江西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www.guannews.com/yiliao/155957.html

近年来,国内影视剧主人公出现一种原型热现象,就拿电影《小兵张嘎》来说,自称张嘎原型的人至少有5起之多。这些原型不仅上了大小报纸,登上电视屏幕,拍了专题片,风光无限。

岂不知,小兵张嘎实际上是从《平原烈火》里迁来的移民,他在平原烈火中叫“瞪眼虎”。瞪眼虎”在《平原烈火》是个聪颖智慧、顽皮可爱的小侦察员,年龄不过十二三岁,搞起侦察来,起到成年侦察所起不到的特殊作用。小兵张嘎之父徐光耀说,小兵张嘎是个综合了的艺术典型,如果非要找人物原型的话,那便是抗战期间听到的赵县县大队那两个小侦察员“瞪眼虎”和“希特勒”,徐老一语定乾坤。

1、《平原烈火》中的“瞪眼虎”

《平原烈火》中的“瞪眼虎”是这样出场的:钱万里想来想去,又回到当前的情况上来了,便出了东屋,想到南屋草棚子里找周铁汉商量一下。刚走到院里,不巧得很,一个十二三的要饭小孩跑进大门来了,钱万里要抽腿回来已经来不及。

那小孩正想开口喊大婶,猛见一个挎盒子炮的出来毫不迟疑地跑上来张着手道:“八路叔,给块窝窝吃吧。”钱万里摸摸衣袋道:“你看,没有。”小孩说:“不就倒给我点米。”“哪有米?”

小孩歪着头咧开嘴说:“我知道,你们米袋里有米。”钱万里道:“我们是区里的,没有米袋。小孩却摇摇头全不相信地说:“区里没有扎皮带的你哄我!”

钱万里搅不过他,又怕净跟他缠有人来看见,就把他带到草棚来,给了他一块谷面饼子,对他说:“不许嚷,坐在这儿吃,吃完可不许走了。”小孩却笑笑说:“就怕你们撵我走哩。”

一句话碰着了钱万里的心坎,就走上来扶住小孩的头,推他到明快的地方,仔细打量起来。

小孩是个瘦瘦的个儿,约摸一张桌子高,一个圆脑袋,两只眼特别叫人注意,大杏儿似的,圆鼓鼓凸出来老高。钱万里把他的头转了一下,从侧面看,嘴唇向里卷着些,显得又狠霸又调皮。底下一个鼓绷绷的大肚皮子,把裤子顶起老高来。钱万里伸手在大肚子上弹了几下,小孩捂着肚子眯起眼晴说:“不用敲,糠瓤的。”钱万里越看越爱,蹲在他跟前仔细盘问起来:“你叫什么?”小孩答说:“小老虎儿。”“多大了?”“十三啦。”一个战士说:“听这名字,瞧这模样,一准是个小嘎子。”

原来小老虎的父亲当村副,暗里抗日,不知怎么走漏消息,被日本鬼子抓去,棍子打折三根,用刺刀挑了。临走把房子放上一把火,家当片瓦无存。母亲抱着刚满月的弟弟逃荒去了,他跟着唯一亲人70多岁的奶奶讨饭,最后奶奶也饿死在庙里。

钱万里听到此,征得他的同意,参军留在县大队,当了小侦察员。

2、徐光耀把《平原烈火》中的“嘎芽儿”找回笔下

年以后,徐光耀被打成"右派"。血气方刚之年,人被翻了一个过儿。苦闷,焦虑,狐疑,死亡,黑障般一齐向他袭来。为了使自己“集中精力,转移方向”,读书之外,最有效的办法是创作。此刻,他想到《平原烈火》出版之后,有个小鬼“瞪眼虎”,出场时,曾是挺活跃的人物,最后写丢了。

于是,他决定把那个“嘎芽儿”再找回笔下来。他回忆说,年至年,我在宁晋县大队,宁晋县和赵县是邻县,我们两个县的部队经常在作战中有一些军事配合,平常也有一些交往。我们宁晋县大队也有一些十二、十三岁的小侦察员,但他们没有做出什么突出的贡献。邻县赵县的两个小侦察员“瞪眼虎”和“希特勒”就不一样了。他俩不仅在赵县很有名,而且在邻近的几个县也声名远扬,是当时已经带有英雄色彩的人物了。

那时,冀中地区经过了年的“五一大扫荡”,以后“变质”成为敌占区,县大队一般白天都在村里隐蔽,晚上才能出来活动。这样,白天的时候,大队就派一些侦察员到村子外或路口设些暗哨,监视敌人的活动。例如,当时我听到过关于他俩的这样两个故事:一次,“瞪眼虎”和“希特勒”被派出去监视敌情。两个小侦察员都是孩子,呆久了他俩就开始玩起来了,忘了执行任务的事儿。没想到,敌人突然出现在村口,等他们发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回县大队报告情况了。这时如果往回跑,会让敌人起疑心。怎么办呢?这两个小侦察员就假装打架,一个被另一个打哭了,撒腿就往回跑,另一个在后面追。就这样跑回去报告了情报。还有一次,两个小侦察员化妆成要饭的,背了一个粪筐,到敌人的据点去。结果,他俩不仅带来了敌人的数量、装备等情报,还把敌人的枪和手榴弹也偷回来了。

有一次,赵县和宁晋县大队联合作战,我就很留心观察谁是“瞪眼虎”,谁是“希特勒”。我在战壕上看见一个小战士,他倒背着一条马枪,枪口朝下,穿的是便衣,头上却歪戴着一顶八路军的军帽英气逼人,也就十二三岁的样子。尤其是他的帽子一歪,就有一股野气、一股嘎气。别人告诉我,他就是“瞪眼虎”。

年我酝酿“张嘎”时,第一颗在心中萌发的种子,就是他们。当时我以私人的名义给赵县武装部去过一封信,询问有关“瞪眼虎”和“希特勒”的情况,但没有得到回音。于是把平生所见所闻,所知所得的嘎人嘎事,尽力搜寻,桌上放着纸,想起一点记一点,忆起一条记一条,大嘎子、小嘎子、新嘎子、老嘎子,都蹦蹦跳跳奔涌而至。伴着硝烟战火,笑眯眯地争先赶来。不几天,那具有情节功能的嘎人嘎事,竟拉成一个长长的单子。这样把单子从头细看,加以去粗取精,编排调整,一个嘎眉嘎眼的嘎子形象,便出现在眼前了。

3、《小兵张嘎》在河北文学上发表后,拍成电影

年,《小兵张嘎》在河北文学上发表。几家电影制片厂导演看后都说是个好题材,但一听作者是“摘帽右派”,谁都不愿惹这个麻烦。只有上影女导演欧阳红缨看了小说,说别人不敢拍我拍,即使担点风险也不怕。于是她与北影著名导演崔巍联手让徐光耀把小说改成电影剧本,年在白洋淀拍摄成电影。从此这位英勇机智的烽火少年,便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新中国几代人的小英雄楷模。

《小兵张嘎》小说和电影虽然生不逢时,极少有人品析评论,但书还在一版一版地印,电影也在一场一场地放。进入新时期,命运渐渐变好。年,第二届全国少儿文艺评奖会上,小说和电影双双获得一等奖;年,小说被五大部委评定为“百部爱国主义图书”之一;与此同时,电影也被评为“百部爱国主义影片之一。翌年,中国影评学会又把《小兵张嘎》评为10部“讴歌反法西斯战争优秀影片”之一。

4、寻找“小兵张嘎”的原型“瞪眼虎”

徐光耀要寻找的“瞪眼虎”,本名叫韩志诚,生于年6月,河北省赵县大马村人。他出生的时候,父亲看他长得一双大眼睛,虎头虎脑,就给他起了个乳名“瞪眼虎”。“瞪眼虎”的父亲早年因吸食大烟去世,把家也败尽了,母亲一个人拉扯三个儿子,吃了上顿没下顿。后来,八路军的队伍从村里过,母亲把大哥韩志勤送到队伍上后,便一手拉着10岁的韩志诚,一手拉着弟弟靠逃荒要饭为生。

年秋天,娘仨讨饭来到与大马村相邻的前大章村,这个村是八路军根据地,冀中六分区第44地区队就在这一带活动。这天,政委康万聚正和赵县县大队领导研究反“清剿”,“瞪眼虎”冒冒失失就闯了进来。他看见身穿紫花布衣裤、腰挎盒子炮的政委便缠住要吃要喝、要当八路。康万聚看这孩子长得机灵,觉得他如果搞起侦查来会起到成年人起不到的特殊作用,便想留他参军。县大队的领导也觉得“瞪眼虎”是块侦查员的料儿,两家争抢着要,康万聚忍痛割爱成全了县大队,从此,县大队多了一位小侦察员。

一次,县大队派“瞪眼虎”和另外两个小侦察员去大吕村送信。走到半路上,身后传来阵阵自行车的声响,和“瞪眼虎”一起的小侦查员喊道:“干什么的?”“你们是干什么的?”那人接腔。“我们是送信的。”小侦查员失口道。话音未落,骑自行车的就到了他们跟前,是个伪军!那人拉了一把枪栓,黑洞洞的枪口逼住了他们:“给谁送信,是小八路吧?跟我走!”伪军觉得是几个孩子,掉以轻心了,也没有搜身。他肩背枪、手推车押着三个小侦查员往炮楼方向走。“瞪眼虎”假装提鞋,落在后面,掏出了藏在身上的手枪,“啪”地一枪结果了伪军的性命。三个小家伙,七手八脚摘下长枪,推起倒地的自行车,一溜烟返回了营地。

后来,“瞪眼虎”出了名,不少伪军和汉奸都认识他。一天,他刚进入一个村子里执行任务,被几个出来催粮的伪军认出来。“小八路,你跑不了了!抓住他!”“瞪眼虎”见势不妙撒腿就跑,伪军们连喊带叫地追赶他,双方在村子里开始“捉迷藏”。当“瞪眼虎”跑到一家门前时,看见一个带孩子的妇女,那妇女双手托着男婴的胳肢窝,让小孩在一个柳编圆笸箩里跳着玩儿,就说:“大婶,汉奸追我,快把我藏到笸箩下吧。”妇女慌忙用笸箩扣住他,仍让婴儿在上边玩耍。伪军追过来,问道:“看见有人跑过去了吗?”“朝那边跑了!”妇女随便指了个方向,“瞪眼虎”这才躲过一劫。

在县大队,“瞪眼虎”还多次参加了锄奸、破路、打埋伏、端炮楼等战斗。年8月13日,冀中军区地方武装在赵县大东平村组建冀中七十一团,“瞪眼虎”编入第三营,任排长。解放战争期间,他参加了解放石家庄等无数次大小战役。

年,“瞪眼虎”去世,享年71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