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家邻居是生产队豆腐坊。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是极好的饲料,一般留作养猪。豆腐坊旁,围住着几户人家,到了出豆腐渣的时候,各家的主妇们都会拿上一只粗瓷大碗或掉了漆的搪瓷缸去豆腐坊讨要些不值钱的豆腐渣。豆腐渣主妇们要回来的豆腐渣,并不做饲料,必定用来做米渣蛋。所谓米渣蛋,就是以小米和豆腐渣为主要食材,蒸制的一种民间小吃。人们在豆腐渣与浸泡过小米里加香菜末、食盐搅拌均匀,抟成圆团子,蒸熟食用。掺了黑豆的豆腐渣蒸熟之后,米渣蛋表面有细小的黑点,状若蚂蚁,又被人们称作蚂蚁蛋。米渣蛋对过儿的冯家妗子做的米渣蛋别有风味。她取回豆腐渣后,便从瓦罐舀出来一碗小米泡在水里。小米浸泡在清凉凉的井水里,浸透的时候,就该做晚饭了。冯家妗子将豆腐渣与沥干水分的小米掺搅在一起,信手在小院的菜园里拔几棵芫荽洗净切碎、捏一撮细盐粒与豆腐渣们一起搅拌均匀。此时,灶火上的水咕嘟咕嘟烧开了锅。妗子把面盆撂到锅台角上,双手蘸水把黏稠的米和渣抟成团,一个个摆在笼箅上,烧起大火猛蒸。蒸熟的米渣蛋米香与豆香相互借味,却又不失各自独特的醇香。五谷杂粮的独特味道夹杂着新鲜蔬菜的清香,吃到嘴里,回味无穷。年出版的《赵县志》,便把蚂蚁蛋连同饸饹、苦累、粘糕、煎饼一并列为赵县地方小吃。豆渣窝窝头昔日用来充饥的豆腐渣,因口感差几乎被人们遗忘了。但随着人们对食品科学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3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