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赵县文物保管所曾在本县新寨店村征集到一件传世文物,收藏在县文物保管所库房内。这是一块乾隆五十七年,大名府协镇冯富塔赠秦甸平“又一名医”木匾。

《赵州志》卷七《人物志》的“科目表岁贡”一栏,列“秦甸平为岁贡生,大名府训导”,是赵州州学向朝廷荐贡进人国子监学习的优等生员(秀才)。按清初的例制及要求,秦甸平应该是经过国子监的学习并肄业,然后选任直隶大名府训导。府、州、县各级训导,是掌管训谕教化的学官,不是地方主政官员,难以调动和升迁。秦甸平大概终其一生都在大名府训导任上。

据考证,“又一名医”赠匾的起因与历史名人刘墉有关,且匾文“又一名医”四字是刘墉对时任大名府训导秦甸平的赞语并亲笔题写,尤为珍贵,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该匾木质,长厘米,宽63厘米,用传统的“镶边填芯”木作方法制成:中间匾芯为厚约2厘米的薄木板,四周镶以宽9厘米、厚4厘米的边框,厚框前面内侧凹刻装饰线条。四边框因年久铆榫松动,四角的割角线接缝用铁锔加固。该匾原来为蓝地金字,因年久漆层脱落,木质全露,只在边角处隐约可见残存蓝色。

匾上文字均为阳刻,匾面自右至左刻“又一名医”四个大字,字径18--21厘米,行楷字体,笔力遒劲。左侧两竖行下款分别刻“直隶大名协镇冯富塔赠”、“飞龙乾隆五十七年阳月毂旦”,右侧竖刻上款四行,共85字,兹录如下:庚戌仲冬,余病。时值相国诸城刘公校士临郡,闻之,知本郡司训秦君素精岐黄,命其诊视,应手而愈。相国喜日:“近京师有儒官为一大老用药,垂危而即安,都下传为名医。是秦君‘又一名医’也。余因取以为额,以赠秦君云。”

这个上款实为一篇匾医序,把赠匾的原由、发生的时间以及相关的人物,说得比较清楚。“庚戌仲冬”,是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年)十一月;“相国诸城刘公”,当是刘墉。因为刘墉已在乾隆五十年(年)五月,以吏部尚书衔加授协办大学士,又充任上书房总师傅,已经入阁成为阁臣,即副宰相。“相国”的身份,“诸城”的籍贯以及“刘公”的称谓,非刘墉莫属。

刘墉,字祟如,号石庵,山东诸城人,生于年,乾隆十六年(年)中进士第,步入仕途。从政数十年,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忠诚干练,深受乾隆皇帝赏识和器重。

庚戌这一年,刘墉七十二岁,以年过古稀的高龄、内阁重臣的身分,冒着隆冬严寒,奉旨考察校核地方官员,巡行到直隶大名府。关于刘墉这次奉旨巡行考察,有关史料的记载也可以佐证。

这年的十一月,内阁学士尹壮图上疏参劾各地督抚逢迎上司勒派亏空及吏治废驰等状,惹怒了乾隆皇帝,谕旨对各级地方官员进行查勘核实,并由刘墉奉旨考察京畿直隶。

在此之前,刘墉曾微服私访到过赵州。那次,刘墉及其随从进入赵州地界,就来到了新寨店村。由于连日鞍马劳顿,刘墉的胯下生了一个恶疮,疼痛难忍又不好调治,只好暂住在新寨店村的客店里,打听能医治疖疮的医生。因秦家世代良医远近闻名,有人就指点刘墉到秦家诊治。

当时秦甸平已赴大名府任上,虽然秦母张氏同样医术高明,各科杂病都能诊治,但碍于是妇道,病人又是在隐私处长疮,不便诊视用药。无可奈何之中,刘墉的随从出了个主意,让刘墉认秦老夫人为干娘,这样,刘墉与秦老夫人有了“母子”的名份,就没有了忌讳。于是,刘墉很恭敬地拜秦老夫人为干娘。秦老夫人也非常高兴,亲自将刘墉身上的恶疮挑破,放出脓血,又入药捻、敷膏药,精心医治调理很快痊愈。

刘墉对这位为自己解除病痛的干娘非常感激顾念,每逢过年和秦老夫人寿诞之日,都派人来或委托赵州地方官员给老太太送来礼物。刘墉到了大名府,当时,大名府协镇(副职武官)正在生病。刘墉知道该府训导泰甸平素精歧黄,深通医道,就命他为冯富塔治病,应手而愈。刘相国盛赞秦甸平为“又一名医”。两年以后,冯富塔就用刘墉亲口褒赞秦甸平为“又一名医”刻匾赠秦甸平。

至于说刘墉亲笔所题“又一名医”四字,为什么不落款或者在匾序里加以说明呢?这内中情由也好理解,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当朝一品宰相与地方上的一位品级较低的文职官员,毕竟等级悬殊,再者,刘相国莅临大名府,其使命是考察校核地方官员,他能用这种方式眷顾褒扬秦甸平,可见其良苦用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