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寺塔囊括在内,赵县共有6处国保单位,包括第一批国保单位安济桥、永通桥、赵州陀罗尼经幢3处;第三批国保单位大观圣作之碑1处;第六批国保单位1处,即本文主人公,柏林寺塔。第七批国保单位古宋城址1处。其保护单位数量之多,在石家庄地区排名第二,仅次于正定,赵县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文物大县,为省会地区的文保单位贡献了小半壁江山。如标题所见,柏林寺建于东汉年间,汉献帝建安期间(公元—年)。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呢?古人或许也有疑问,只是苦于并无记载。北京同样有座重名寺院,名曰“柏林寺”,虽然赵县多出“禅”字,但众所周知,从盛唐时期六祖慧能起,汉地佛教基本就是中国禅宗。北京柏林寺取“苍松翠柏汇聚成林”意,至于赵州柏林禅寺是否同样得名于此,目前并未得见有资料见证这种观点。比较凑巧的是,他们与德国首都柏林同字却不同音,偶尔也会给人带来识读上的困扰。柏林禅寺古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始称今名。柏林寺塔位于禅寺西南隅,又名从谂禅师舍利塔,俗称赵州塔。塔高三十三米,共七层,为纪念唐代高僧从谂真际禅师,于元代天历三年(公元年)而建。砖木结构密檐式塔,平面八角形,举高39.5米,坐落在高达2.5米的方形台基之上。塔基分上下两层,下层石筑、上层砖砌。塔的下部为砖制须弥座,须弥座上部用砖仿木构做出斗栱平座。平座上浮雕围栏、格子栅栏和花卉等装饰图案,以四层仰莲承托塔身的首层。首层高度约占总高的三分之一。四正面用砖刻壶门,四侧面以砖刻格子棱窗。正南面塔身有方形石匾,真书阴刻“特賜大元趙州古佛真際光祖國師之塔”十六个大字,左侧小楷阴刻十字“天歷三年孟春上旬吉建”。一层用木制飞檐,二至七层改用砖雕。出檐长度逐层收敛,各层檐角均系木制,其脊上立一尊铁质罗汉像,下吊铁制风铎。需要注意的是,许多机构将柏林禅寺与柏林寺塔混为一谈,称柏林禅寺为国保单位,是有失严谨的。柏林寺塔是历史古迹,柏林禅寺是仿古建筑,这两者是不能混淆的两个概念。所以,当年入选的国保单位,仅柏林一塔而已。这是件非常谨慎的事情,好比,正定的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作为国保单位,仅指两座塔。换言之,广惠寺院落无存,自然不算;临济寺当代重建,尽管其为临济宗之祖庭。正定隆兴寺当选首批国保单位,他广含寺内摩尼殿、毗卢寺、北朝石刻、慈云阁、大悲阁、轮转藏、戒坛等等全部建筑群。而“开元寺”则微妙得很,年第三批国保单位的名称是“开元寺钟楼”,当时并不含开元寺须弥塔,不少人认为这座唐塔其实是清代建筑,而在上个世纪,中国没入围国保单位的明清之前建筑还有很多。当然如果按照年第八批国保的标准,峭立须弥塔入选还是当之无愧的。至于那个巨型赑屃,是年的出土,后移至开元寺内。如今,燕赵南大街西侧的石碑上,赫然写着“开元寺”三个字,算是对寺内若干建筑最全面的注释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