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村:伏羲女娲哥姐关于赵县双庙伏羲文化的特征,我们可以根据双庙村的遗迹特点和相关民间传说来认识。首先,哥姐二庙并排而立,说明在人们的心目中,伏羲和女娲地位相同,都是肇造人类文明的人文始祖,并且升华为值得人们尊崇奉祀的神祗,没有男尊女卑的概念。其次,“哥哥”、“姐姐”的特殊称渭。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知道双庙村的两座庙是“哥哥姐姐庙”,奉祀的神祇是“哥哥”“姐姐”,也称为“龙哥”“龙姐”。这是百姓们对神祗最通俗的称呼。并不是相对于“伏金”这个小妹才这样称呼的,而是实实在在传递着一种文化信息,就是伏羲和女娲还没有成婚的一种文化反映。因为在后世人们的意念里,似乎只有哥呀妹呀是情人夫妇的戏称,而很少有称哥哥、姐姐为夫妻的,至于称“龙哥”“龙姐”,那是增加了尊崇的意思。我们知道,伏羲文化崇拜起源很早,古代传下来的伏羲、女娲的艺术形象,有的就是人首龙身且相互缠绕在一起,就是龙的造型。再次,两座庙内各有一口水井,还传说哥姐二人各吃各的井水,从不混用,互不侵染。这种现象在其它多处伏羲文化遗存中是不多见的。这不仅说明伏羲和女娲二人在此生活时期尚来成婚,而且还恪守着男女不染的规矩,也为后世留下了一项民俗内容。众所周知,在民间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说法:即一个女人嫁夫,就说她多吃了一眼井的水,若改嫁再婚,人们就会说谁谁又多吃了一眼井的水。所以,如果说某某一辈子吃了几眼井的水,就是指该女人一生嫁了几次人,“吃井水”成了女人嫁夫的代名词。赵县双庙伏羲文化保留了井水不混吃的遗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人祖庙中二庙并排,庙内有井以及“哥哥姐姐”的特殊称渭和井水不混吃的文化内涵,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双庙村是伏羲女娲结伴游徙寻觅世界的一个暂居点,其文化特点是结伴而未成婚。历史的演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对某种事物都可能打上历史的烙印,增加时代需要的内容,人祖庙在历史的发展中也概莫能外。历代对人文遗迹的保护,对庙宇寺院的增补修葺,也就不可避免地要加上当时的社会文化内容。伏羲女娲是人文始祖,后世人们敬祖祀祖,不可能永远全面保持人类蛮荒时代的原始风貌,自然要逐渐增加其它文化因素,甚至增祀其它神祗。人祖庙也叫“龙泉祠”,不仅祀祖,也有祈雨或求嗣的活动。但无论怎样演进,人祖庙反映的伏羲文化内涵更加浓重,因为祀祖文化与龙文化崇拜本来就是一体的。编辑|罗东、郭蕾来源:网信赵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88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