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赵县县城的文庙在石塔村至东门村的大街上,石塔(陀罗尼经幢)与柏林禅寺之间路北。泮池和伴宫在文庙对门的路南,早已不存。上世纪三十年代只剩最南边一个大影壁,影壁北边是个大广场,抗战前赵县第二高小在此做操场。

文庙即孔庙,是文化圣地。各府、州、县的城内都有孔庙,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尊尚孔子,以致把孔子追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统治者尊孔是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文人尊孔是为了宣扬和继承儒学思想、光大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

日寇侵占赵县后,赵县城内尚有三所学校,即驿里街完全学校,赵县同愿小学和赵县初级农业职业学校。那个时期,日本人想借机会笼络中国的文人麻痹人民,表面上提倡尊孔。赵县城虽说在日伪统治下,但多数师生是爱国的,抗日精神是难以磨灭的。

离休老教师贺赵丁回忆了上世纪三十年代文庙祭孔的情景。每年农历二月上旬的丁日(干支纪日的丁日),是春天祭孔的日子,叫做春丁祭孔。每年农历八月上旬的丁日,是秋天祭孔的日子,叫做秋丁祭孔。师生、政府要员和各界头面人物届时都要参加祭孔。

祭孔当日,大约是早晨三四点钟的时候学生齐集到学校,整装列队到孔庙内,站在大成殿前,学生居中,各界人士分列两旁,大殿和偏殿都挂大红灯,在大成殿上设供桌,摆祭品。在司仪的高声呼叫下祭者行三拜九叩礼。司仪喊:拜一一献爵——跪一—叩首一—再叩首一一三叩首一一兴。如是者三,礼毕后由县知事宣读祭文。学生不行跪拜礼,只鞠躬。

是日古城大街上到处张贴彩色祭孔的大标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