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县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围绕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扎实开展“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主题活动,大树“崇德向善、勤俭节约、文明健康”之风,加快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形成好格局。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构建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纪委、民政局、公安局等多部门参与的移风易俗工作格局。并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二是唱响好声音。组织社科理论人才、乡土能人、新乡贤等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宣讲,切实推进“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三是营造好氛围。积极引导好“群众”这个“最大公约数”,积极构建了基层民主管理、监督机制。目前,赵县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并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扩大了群众参与覆盖面。

一是改善生态环境。大力开展“五清三建一改”行动,制定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保洁员管理制度等,形成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处理机制,实现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目前,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7万立方米、村内沟塘处、残垣断壁或杂物处,建设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个。

二是整治不正之风。针对农村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给群众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和不良社会风气,赵县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统一婚丧事宜操办标准,城区实行“丧事九不准”(即:不放炮、不穿白、不摆席、不发烟、不请戏、不迷信、不占道、不走街、不立坟),破除婚丧陋习,红白事平均花费较之前明显减少,不正之风得到有效遏制,达到了精神上减压、经济上减负的双赢效果。

三是转变落后观念。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建成以宣传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明礼仪和道德模范先进事迹等为内容的乡风文明示范街、文化墙和善行功德榜,让群众学有场所、心有归宿。

一是潜移默化培育新农民。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在乡镇村广泛开展农民运动会、广场舞大赛、读书比赛、书画比赛等文体活动。截止目前,为农村群众免费送戏曲32场、电影场,规范提升11个乡镇文化站、个文化广场、个农家书屋和村级文化活动室。

二是持之以恒倡树新典型。持续深化“善在赵州、感动赵州”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品牌,组织感动赵县十大人物评选,好工人、好农民、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评选,道德模范、河北好人评选等活动,各类先进典型不断涌现。目前,全县拥有省级道德模范2名,市级道德模范4名,“感动省城十大人物”1名,“河北好人”3名,“中国好人”2名。

三是移风易俗形成新风尚。将移风易俗作为“文明村镇”“五好家庭”“最美家庭”评定的重要标准,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推动社会文明新风尚落到实处。在县电视台开辟“移风易俗倡新风”专栏,先后报道了30多个红白理事会作用发挥好的先进村,宣传报道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的好典型、好家庭,引领形成移风易俗新风尚。

来源:赵州发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