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民间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龙节”。流传着这样的民谣:“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这一天人们用许多美食来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煎糕饺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与龙有关,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如吃煎糕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
我们当地还有二月二吃煎糕饺的独特习惯。煎糕饺由糯米等黏性粮食磨成的粉蒸制,呈饺子状或馅饼状。煎糕饺为民间食品,系赵县地方节令食品。吃煎糕饺的说法,与吃饺子同,称“食龙耳”。煎糕饺,一般用的是江米面或黄米面,黄米是黍去皮后所得,把黄米磨成黄米面蒸熟后,包成饺子状,馅料有枣泥、豆沙、花生碎、芝麻、葵花籽仁。
汤圆奶奶是赵县梨区常信人。二月二早晨,她就开始动手自己做煎糕饺。她说,儿子一家要从石家庄赶回来过节。她一定要做最好吃的煎糕饺招待儿子一家,因为他们在城市吃不上。
汤圆奶奶用的是糯米粉和面,上笼屉蒸熟后在切成剂子擀饼包馅。馅料她用的枣泥加了葡萄干和芝麻碎。包好的黏面饺子要在油锅里炸熟或用饼铛煎熟才能吃。所以叫煎糕饺。
汤圆奶奶包了很多,她还要分送给城里的文友品尝。她将煎糕饺煎得两面金黄,咬一口甜、粘、糯、香,回味悠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