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10
.1.:38播出
《中国影像方志》河北卷赵县篇
中国影像方志
赵县:燕赵古城赵州桥历尽沧桑屹立不倒石塔烧饼层层分明“三鼓”声震十里
唐武德元年即公元年,赵郡改称赵州,这一地名被后世多个朝代沿用,直至民国二年(年)改州为县。
赵州桥历尽沧桑屹立不倒
安济桥,又名赵州桥。这座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的单孔敞肩石拱桥,是赵县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视野之中的一道地标。
隋炀帝开皇元年,历经十年建设的赵州桥宣告竣工。四百多年后,北宋哲宗皇帝赵煦北巡,途经赵州桥时,取安渡济民之寓意,赐名安济桥。
赵州桥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敞肩式”结构的桥梁,直到十九世纪中叶,欧洲才出现类似的桥梁设计。
年10月24日,经过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的严格评选,赵州桥被认定为“世界十二处国际土木工程历史古迹之一”,与埃及金字塔、巴拿马运河、法国埃菲尔铁塔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里程碑。
自竣工以来,赵州桥经历了十次罕见的洪水、八次强烈地震与多次持久的战乱,至今依旧岿然屹立于洨河之上。
作为南北通衢的重要桥梁,赵州桥曾经在历代经过多次修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当时交通部和文化部的支持下,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赵州桥修复工程于年宣告启动。
在施工过程中,专家组考虑到在唐、宋、明、清各朝,赵州桥都曾经历过整修,置换的旧石件很可能被弃之河中,于是先后组织了四次发掘和打捞,在赵州桥两岸与洨河河底出土了各种石件多达余件。
为了延长这些石件的寿命、并使它们恢复原貌,赵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于年启动了“赵州桥馆藏栏板及构件抢救保护修复工程”,文物专家梁书台负责主持修复工作。
这次馆藏文物抢修工程,是历史上第一次对赵州桥出土文物的大规模修复。
年9月,持续三年的修复工作结束,重现生机的历代栏板、雕饰与桥铭石刻,让人们看到了古老的赵州桥在历史的岁月尘烟之中,留下的每一步足迹。
赵县“三鼓”:鼓声合鸣声震千里
每逢正月,赵县鸣鼓节都会如期开幕。这场荟萃了当地民间艺术表演的盛会,龙腾狮舞、秧歌闹春、锣钹铿锵,赵县“三鼓”——扇鼓、赵州战鼓与背灯挎鼓在其中最为醒目。
起源于汉朝的扇鼓,因形似团扇而得名。扇鼓最初用于祭祀天地、祈福祝祷。经过民间长达千载的衍化,逐渐发展为一种形式独特的表演艺术。
“扇鼓扇鼓圆又圆,上打下坠九连环”,表演者在击鼓的同时,鼓身的九个铁环随之叮当作响,成为鼓音的伴奏。
明末清初,赵州战鼓正式形成,表演时四面大锣助威,十六名钹手闪展腾挪、纵横跳跃,鼓手少则数名,多则数十名,轮番敲击大鼓。
背灯挎鼓的最大特色,是鼓手在表演时背负一根长杆,杆头悬挂着一只红色灯笼,寓意吉星高照、红运当头。鼓手一边击鼓,一边踏着鼓点的节奏蹁跹起舞。
自年以来,赵县三鼓先后入选河北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石塔烧饼:层层分明口感酥脆绵软
薛家的烧饼店临近县城中心的石塔,因此得名“石塔烧饼”。
制作石塔烧饼是“功夫活儿”,从和面到出炉需要几十道工序。“瓤面”要以油代水,号称“二两半油一斤面”。以“皮面”包裹“瓤面”,加入或甜或咸的调味料。在烘烤过程中还要不断地翻转。出炉的烧饼呈现出微焦的金黄色,层层分明,口感酥脆绵软。
总高16.44米的赵县石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古代陀罗尼经幢。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一座仿制的赵县石塔成为河北园区的标志,赵县石塔由此在国内外声名远播。
万亩梨园千顷梨花
赵县有三奇,古桥、石塔、雪花梨。
赵县雪花梨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早在南北朝秦汉时期就曾作为贡品进奉宫廷。
25万亩梨园是一道蔚然壮观的风景,以雪花梨为中心的交易、仓储、物流和深加工,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仲春时节,一年一度的梨花节带热了赵县的民俗旅游。千顷梨花,宛如无垠的雪原。这里是各地游客首选的寻奇之地,令无数游客相伴春光,徜徉其间。
今日赵县,工农并举,互为依托。秉承传统产业与高科技新型产业并重的发展原则,赵县拉开了新世纪进取的序幕。
用影像记录当下,以地方表达中国
昨天的变迁,今天的影像,明天的历史
来自赵州发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