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高乡地处栾城区东南部,东南与赵县相接,西与西营乡为邻,北接栾城镇和柳林屯乡。南高乡境内为平原,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南高乡境内有运粮河,境内河道长8千米。

[南高]据《栾城县志》记载,南高、北高和西高系宋以前所建村庄,原总称高丘。因有土丘得名。清康熙年间据方位分为南、北、西三高丘,后简化为南高、北高和西高。

[北高]据《栾城县志》记载,南、北、西三高原属一村,名高丘。因附近有较大墓丘得名。系宋以前所建村庄。清康熙年间分为北、南、西三高丘,后各自简化为现名。

[鲁家庄]据《栾城县志》记载,鲁家庄为康熙年间建村,村人多姓鲁,取名鲁家庄。

[苏辛庄]康熙年后所建。传说是由西安庄分居出来的。因贫穷,始称辛庄。村人多苏姓,且有势力,后将辛庄冠以其姓,得名苏辛庄。

[南屯]明以前建村。明初隶真定卫,后卫被裁,村归县。原叫安家屯,因村民多姓安故名。清同治年后改为南屯子,与北屯子相对称。清末简化为南屯。

[温家庄]传说,清代温氏由获鹿县镇头村(今石家庄市桥西区振头)迁来立庄,以姓氏命名为温家庄。

[西高]据《栾城县志》载,南高、北高、西高原是一村,据村庄附近有较大的墓丘,得名高丘。系宋以前所置,清康熙年间根据三村互不相连的地理特点分开,北曰北高丘,南曰南高丘,西曰西高丘,后各自简化为现名。

[张家营]明代建村。因村人均姓张,得名张家营。

[崔家营]传说,崔家营原属徐家营的一部分。崔姓人家生齿日繁,又聚居于徐家营之东南,于五十多年前,独立开来,取名崔家营。

[徐家营]明代建村。因村内多徐姓,得名徐家营。

[龙化]明代建村。据《栾城县志》记载乏马始经冈头至南浪头逶迤一土冈,名卧龙冈。至龙化村,冈尚止伏,土冈起伏如龙,龙化据冈得名,是龙所化之意。

[西安庄]据《栾城县志》记载,该村系宋以前所置。西安庄、北安庄、南安庄原系一村,名安家庄。清康熙年后根据互不相连的地理特点,分为三个村,各立其名。该村位置在西,称西安庄。村人多姓常,亦称常家庄。

[南安庄]宋代以前置村。南安庄、西安庄、北安庄原是一个村,名“安家庄”。清康熙年后根据互不相连各自成村的地理特点,分为三个村,因该村位置在南,得名南安庄。

[岳家庄]康熙年后所置,原与赵县新察店为一村。岳姓人家住村北,日久繁衍,独立成为一村,以其姓氏立名为岳家庄。

[前庄]传说,明代建村。因位于西安庄东侧,过去叫做东安庄。后因某人家钱财万贯,为众人所羡慕,随送绰号钱庄。后演变为前庄。

[北安庄]宋代以前置村。西安庄、南安庄、北安庄原为一个村,名安家庄。清康熙年后分为西、南、北三安庄。北安庄位置在北故名。因多于姓,亦名于家庄。

[小寺安庄]宋代以前置村。小寺安庄原名“安家庄”。明洪武年间重修崇胜寺,据寺得名小寺安庄。

[南十里铺]本名东巩堡。因位于古整道一侧,曾是古皇道上的一个驿站,也称东巩堡铺,明代栾城县治移今址后,因该村位于城南10华里随改名南十里铺至今。

[西宫]明代建村,其来历及含义尚未查清。传说明代曾设想在南十里铺附近建宫庭,并分建西宫、南宫两院,故此得名。该聚落设有西宫一村、西宫二村。

[南宫]明代建村。其来历及含义尚未查清据传明代曾设想在南十里铺附近建宫廷,并分建南宫、西宫两院。故此得名。

[南韩家庄]明代以前,村址在县城西门里处。明洪武十年,栾城县移址到此地,韩家庄村民分别迁居两处,城西二里为西韩家庄,该村位于城南十里,称南韩家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