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的中山国文/Smirkboy|定州城里有“中山国”在定州城中心有一条路叫“中山路”,那时候我以为中山路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命名的。后来城中又有“中山公园”、“中山古城”、还有定州有名的“中山松醪酒”。但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也不至于这么大张旗鼓地用“中山”命名吧?有一次和年长的人在一起聊天,正好聊起了关于“中山”的话题,有一个大叔拍着我的后脑勺说:“后生,不知道吧,定州原来是‘中山’国的国都。”那个时候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定州好多地方用“中山”命名的缘由。从此以后我逢人就吹捧中山国骄傲的历史,并以自己家乡是定州而感到无比的骄傲。|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上学时学历史,讲到战国时期有七雄;燕、赵、齐、楚、魏、韩、秦,其实在那个时期应该准确的说战国八雄,还有一个曾在定州立过国都的“中山国”,在历史上也是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我心里不由得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我们学习的历史上没有讲到“中山国”呢?后来我有幸看到一本《保定往来》书籍,在那里我找到了历史上的有名的中山国的印象以及中山国的高光时刻。中山国是由远古时代蒙古草原上的一支游牧民族狄族成立的。狄族分为白狄、赤狄和长狄。春秋时期,白狄进入河北境内与中原诸侯国发生战争。而此时白狄中的鲜虞借势发展壮大,定都中人(今唐县西南),因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顽强自立的“中山国”狄族建立的“中山国”在入侵中原时,因与那些中原诸侯国发生多次战争,使得中原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更加敌视不能容忍。“中山国”也是几经灭国,又几经复国崛起,因大国所欺而变强,被强国占领又复生,不屈不挠、顽强自立的精神为燕赵大地留下了绚丽的色彩。大约在公元前年,鲜虞建立的中山国被崛起的晋国复仇攻击,多年征战不敌晋国而惨遭第一次灭国。而后中山国骨干西逃太行山休养生息。七十年后中山武公即位,为复仇率领自己的子民浩浩荡荡地进入华北平原,打得晋军措手不及,节节败退,并趁机收复了以定州为中心的大部分领土,并借机恢复了中山国,定都“顾”(今定州市)。而后过了六年,觊觎中山国已久的魏国发兵攻击中山,苦战三年中山国再次惨遭灭国。中山国臣民又逃回太行山。后中山桓公在大山里即位,带领中山子民积蓄力量,开始向魏国发动多次战争。最终魏国不敌,终退出了对中山的统治,中山国再次复国。而后三十年间桓公励精图治,开疆拓土,迎来了中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刻。当时的中山国的疆土南至赞皇、赵县,东至衡水、安新、晋州、束鹿,西至太行山中部,北至徐水、易县、涞源,成为战国时期第八大强国。为了中山国进一步的发展,公元前年,中山国都由今定州迁至灵寿,还修建了抵御赵国侵犯的长城,并趁机占领了燕国的大片领土。中山国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国力迅速发展强大,拥有人口十几万,战车千辆,兵甲逾万。同时中山国的经济、文化、科技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中华文明的辉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荒淫奢侈的“中山国”如此聪明能干,不屈不挠的民族为何还会覆灭呢?在《吕氏春秋》一书中曾说过中山人经过征战,生活安定后,变得胸无大志,荒淫奢侈,生活无规律,日以继夜地歌舞,才至于灭国。中山国用武力换来了和平,却忘记了过去为了生存,曾与中原民族结下的深仇大恨。赵国的赵武灵王为了复仇,偷偷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大力整军备战,于公元前年全面进攻中山国。历时八年,中山国终因长期消耗抵不住赵国的进攻,于公元前年,中山国再次灭国。从此世代生活在河北这块土地上的几十万白狄人,散落在河北中部与其他民族彻底融合,彻底告别了那段峥嵘的岁月。他们有可能就是我们今天部分河北人的祖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