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载不动的一抹客愁;是“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相悦久长时;

桥,是“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少年人的潇洒和快意;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名门望族荣败兴衰的见证……

桥,跨越山河,连接古今。

缙云鼎湖峰石梁桥宛如仙境摄图网

桥,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桥,水梁也。从木,乔声,高而曲也。”可见最初的桥是由古木自然倒下,跨于水上形成。平直的梁桥,成为中国众多桥梁类型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在新石器时代河姆渡遗址中,就曾发现带有榫卯的木梁柱构件。

先秦典籍《诗经·卫风》中载:“有狐绥绥,在彼淇梁。”这里的“淇梁”是石梁桥的雏形,由大小近似的石块垒于河道,既能过人,还可顺便拦下游动的鱼儿。在沟谷纵横、溪流交错的水乡,依然能见到不少这种简单、古老又灵动的小桥,人们称其为“矴(碇)步桥”或“跳岩”。

永安溪碇步桥上的垂钓者仙居新闻网

几乎在同一时期,浮桥也出现了。“亲迎于渭,造舟为梁”,周文王迎娶太姒时就曾将一座座小船相连为浮桥,又称作“舟桥”。如今在中国,浮桥已不多见,除了大名鼎鼎的潮州广济桥,泉州、赣州和永州等地还能见到个别宋元时期的古浮桥,如笋江桥、惠民桥和霞客渡浮桥等。

黄河浮桥摄图网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在黄河流域已十分普遍,如建于公元前多年的蓝桥,就是多跨木梁木柱桥的代表。到了唐代,地跨陕西蓝田和河南商洛的蓝桥驿亭,更是发展为交通要津,还因附会有唐代秀才裴航与仙女云英相会的传说而承载着时人对爱情的向往。

桥梁一度还是春秋诸侯割据、群雄逐鹿的取胜密钥。镇守关中要道的灞桥,是秦国东征诸国的必经之路,自古便有“得灞桥者得天下”的说法。横跨灞水的灞桥,见证了秦朝“六王毕,四海一”的霸业,又在短短14年后见证了帝国的衰亡。

灞桥遗址华商网

此时,另一种由中国大地孵化的桥梁形态——索桥,也应运而生。据考证,目前中国最早的索桥是笮(zuó)桥,由“治水名人”李冰修建。这座由竹索编织而成的架空吊桥,位于益州(今四川成都),距今已有多年历史。

修建都江堰的李冰也是“造桥小能手”,为成都留下了七座桥,笮桥就是其中一座。图为青城山都江堰。摄图网

竹、藤、皮绳,都是古代索桥的取用之材。在滇西北峡谷腹地,生活在此的傈僳族、怒族和独龙族等同胞还发明了世界上最惊险的“桥”——怒江溜索。一道道绳索连接起两岸巍峨的山峦,俯瞰着野马般桀骜奔腾的江水,直到21世纪前十年仍被当地人视为“天堑变通途”的渡河工具。

惊险刺激的怒江溜索摄图网

杨衒(xuàn)之在其《洛阳伽蓝记》中记载的北魏神龟二年(年)位于新疆的铁索桥,则是世界上最早的铁索桥。直到16世纪,西方才出现这类桥梁。

如今中国现存的古代索桥仅有2座,均为铁索桥,一座是云南的霁虹桥,地处澜沧江畔兰津渡,是西汉“丝路”博南古道的咽喉;另一座为见证红军长征生死战“大渡河战役”的四川泸定桥。

泸定桥摄图网

拱桥,是中国历史上最晚出现的桥梁类型,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建于隋朝大业年间的赵州桥,不仅年代久远,更代表了中国石拱结构技术的巅峰。唐宋以降,中国桥梁建造业蓬勃发展,“敞肩拱”“筏形基础”“种蛎固基”等技术令世界惊叹,使中国渐被尊为“桥的国度”。

张择端笔下《清明上河图》(局部)中的汴水虹桥故宫博物院

元、明、清三朝虽在技术上了无突破,但随着驿路和漕运的发展,或修缮、或复刻,一座座桥梁仍如雨后春笋。

从清光绪癸巳年(年)的《绍兴府城衢路图》上看,当时7.4平方公里的绍兴老城,桥梁多达座,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31座,而世界闻名的水城意大利威尼斯在二战前,平均每平方公里仅有0.66座桥,为绍兴城内桥梁密度的1/45。

绍兴随处可见古桥绍兴文旅发布

复杂多样的环境造就了形态各异、因地制宜的桥,千千万万座桥共同组成了中国这座幅员万平方公里的“没有围墙的古桥博物馆”。由于取材便利和结实耐用,石桥成为中国现存古桥中数量最多的。今天,我们就先来一起打卡那些惊艳了岁月的石桥。

中国古代石桥分布图鉴华夏风物

在河流相对稀少的北方地区,交通工具以车辆为主,需要桥梁载重较大。因此,其拱券结构通常较厚,形状呈弧度平缓的半圆形,桥台和桥墩体积也较大,被称为“厚拱厚墩重型”石拱桥。坐落于河北赵县城南洨河上的赵州桥,便是重型石拱桥中的杰作。

赵州桥由隋代桥梁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是世界桥梁史上第一座敞肩拱石桥。桥梁通体由巨大的花岗岩石块组成,圆弧形的拱券采用并列式砌筑法,28道拱券石各成体系,两端还各修有一组小跨径孔,节约石料、减轻桥体自重的同时,还可大幅减少洪水对桥体的冲击,提升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赵州桥实景(摄图网)和梁思成手绘赵州桥图(图源网络)

曾是京南主要渡口的卢沟桥,则采用纵联式砌筑法,11个拱券相联,共同承载.5米长的桥体负荷,结构牢固。其桥梁矢跨比为1:3.5,与江西万年桥、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等多采用1:2矢跨比的拱桥不同,其拱券结构更为平缓,在桥上行走、通车如履平地,就连环游世界的马可·波罗都称赞其为“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

燕京八景卢沟晓月卢沟桥文化发展中心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也是卢沟桥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据史料记载,卢沟桥初建时根望柱共有只石狮子。年北京文保部门对卢沟桥的石狮子进行清点,统计结果为只;年再次清点,竟然又变成了只。

截至目前,官方数据为只。这是因为历经多年风霜雪雨的卢沟桥,许多石狮子磨损严重,使藏在大狮子周身的小狮子更难辨认。

卢沟桥石狮子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图虫创意

卢沟桥不仅凭借令人眼花撩乱的石狮子,被尊为“石雕艺术博物馆”,更见证了中国艰辛的近代史。年7月7日在此爆发的“卢沟桥事变”,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熊熊烈火,宛平古城的城墙上至今还留着累累弹痕。年9月,卢沟桥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记录着这座桥的传奇往事。

到了河网密布的江南,摇摇晃晃的乌篷船替代车马,成为当地主要的交通工具。为满足河道行船需要,横跨水面的桥梁桥面高起,为桥下留出较大净空,拱券结构讲究轻薄,因此桥梁载重降低,通常只可行人。这类石拱被称为“薄拱薄墩轻型”,灵动、飘逸的桥体,架起水乡移步换景的风骨。

西塘古镇摄图网

全长.8米、共有53个桥孔的苏州宝带桥,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连拱石桥。因地处京杭大运河畔,又被誉为“江苏最美运河地标”。除了最长的桥,在苏州园林网师园内,还有一座最小的石拱桥——引静桥,长2.4米、宽1米,三步而逾,故又唤作“三步桥”。虽体型袖珍,但石栏、石级、拱洞一应俱全,桥上还刻有精美的牡丹浮雕。

宝带桥吴文化博物馆

江南的桥数不胜数,阳春三月可下扬州寻五亭桥;初夏可在西塘听着梅雨,敲打着船棚,荡漾过一座座不知名的小桥;秋风起,可在城隍庙的九曲桥,观金鱼戏水;隆冬可往西湖赏断桥残雪……四时风景皆成趣。

西湖断桥图虫创意

在浙江绍兴、德清等“桥乡”,甚至流传着“无桥不成路,无桥不成村”的说法。单拱石桥比比相连、遥遥对望,与白墙黛瓦的民居交相辉映,处处点染着“小桥流水人家”的闲逸。

到了闽粤地区,石梁桥盛极一时。这里盛产坚硬的花岗岩,是打造石梁桥的绝佳材料。

中国第一座跨海石梁桥——洛阳桥,首创“筏形基础”“种蛎固基”等方法,攻克跨江接海的技术难题;中国现存最长的石梁桥——安平桥,座桥墩架起全长米的桥体;世界上最大最重构件的石梁桥——江东桥,最重的石梁可达余吨……

这些古桥相继诞生于北宋、南宋时期,组成了以泉州、漳州为代表的石梁桥“硬核”群像,也书写着闽南人敢拼爱闯的地域性格。

洛阳桥图虫创意

在粤东潮州,广济桥每天都上演着“过河拆桥”的戏码。由于韩江水流湍急,河道中间难以筑下桩基,桥始终未能合龙。后来人们想到以舟代之的办法,初步解决了水陆交通的矛盾,奠定了浮桥与梁桥相结合的模式。直到明朝嘉靖年间,历时年不断完善,终于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格局。

这座可开可合的活动桥,被桥梁建筑专家茅以升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也是放眼中国最独树一帜的存在,可寻到梁桥、浮桥、廊桥等多种结构形态。

广济桥“拆桥”过程(图源网络)

在桥面上修建亭台楼阁,形成廊桥。其以石为桥墩,保障桥体结实耐用;以木材雕梁画栋,修筑宏伟壮丽的造型,实现了桥梁与房屋的合而为一。

滇西腹地、闽浙川黔边界,有许多供人遮阳避雨的风雨廊桥,如贵州的地坪风雨桥、江西婺源的彩虹桥、凤凰古城的凤凰虹桥和重庆溪口的天生桥等,均可窥见侗族、瑶族、苗族、壮族和土家族等不同少数民族民居的建筑风格。

西南地区传统风雨桥,从左至右依次为:凤凰虹桥、溪口天生桥和程阳风雨桥。摄图网

在河北苍岩山景区内,也有一座似桥似房的建筑——桥楼殿。其与“老乡”赵州桥来自同一朝代隋,且同为敞肩拱结构,但却并非跨立于水面,而是横亘在苍岩山峭壁之间,是中国三大悬空寺之一,引得古人为其赋诗赞叹:“千丈虹桥望入微,天光云彩共楼飞。”

桥楼殿(图源网络)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造型奇特的桥梁也承载着造桥者的巧思。在山西太原晋祠,立于主殿“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是一座十字形桥,被梁思成评为“孤例”。山东曲阜孔庙的璧水桥,则是修建于明代的一处三座并联石拱桥。

年8月6日深夜,位于福建屏南的万安桥燃起熊熊大火。不到20分钟时间,这座距今余年的中国现存最长编木拱桥,轰然坍塌,留给我们的仅剩影像中的飞虹倩影和一地唏嘘。

失火前后的万安桥(图源网络)

相对木桥而言,由石料建造的古桥更为结实耐用、易养护,但也饱受着洪水侵袭。广济桥、婺源彩虹桥石墩部位、大汶口古石桥等,都先后在暴虐的山洪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损毁。还有许多在城市建设与文物保护冲突中“消失”的古桥,如“灞柳风雪”已成往事的西安灞桥、深埋地下的北京正阳桥……

明吴伟《灞桥风雪图》(局部)故宫博物院

作为地面不可移动文物,古桥亟待修缮和保护。目前,中国留存下来的真正意义上的古桥不到1万座,被纳入文物保护单位、受法定保护的古桥占比也不高。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例,在已核定的共8个批次、处“国宝”中,古桥仅有座(含遗址),其中石桥70余座。

历经风霜的古桥,有遗憾,也有喜悦。年9月2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一项重大考古成果:北宋州桥重见天日。这座坐落于北宋东京城(今河南开封)中轴线御街与汴河段大运河交叉点上的标志性建筑,明代末年因黄河泛滥而被泥沙淤埋。如今重现天日的州桥,露出了其砖石结构的单孔拱券和雕刻精美的汴河浮雕石壁,向世人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州桥遗址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

一座桥,沟通着历史与现实。保护活态文化遗产的古桥,也是唤醒一段乡愁,乃至一段岁月沧桑的家国记忆。

本期互动话题:邀请你分享你的独家古桥记忆~

参考文献:

[1]孔庆普,《中国古桥志》东方出版社,-10.

[2]刘效尧,《唤醒古桥档案——全国重点文物桥梁统计》桥梁视界,-5.

[3]佳遇,《一篇古桥识别指南告诉你州桥是什么桥》博物馆看展览,-10.

[4]丁媛,《中国古代桥梁文化专题研究》

[5]陈康,《看中国古代桥梁,感受工匠大智慧》

文丨TT

百科编辑丨李歆、阿杰吃不饱

图片编辑丨雪哥

封图丨摄图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