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真是假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126/6025062.html

今年84岁高龄的樊文林

看起来依然精神矍铄,

笑容谦和的他,

眉宇间透着儒雅和笃定。

樊文林是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工程总顾问,正高级工程师,我省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他的书房,随着他将一本本厚厚的相册翻开,一座座大桥缓缓呈现在记者眼前——赵县的安济新桥、平山冶河大桥、石家庄中华北大街“彩虹桥”、滹沱河大桥等都和他有关。

樊文林笑称自己是“桥痴”,40年的时光中,他设计桥梁20多座,主持施工桥梁30多座,总长度近万米。一张张旧照片记录着往日时光,樊文林从青涩小伙变成了满头华发的耄耋老人,他身后的数十座桥梁,更是见证了近几十年来河北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

如今,返聘至80岁才退休的他,仍然专心致力于他终身热爱的建桥事业。

■说起自己设计、主持施工的桥,樊文林如数家珍

老党员名片

●姓名:樊文林

●党龄:34年

●原职务:石家庄市公路桥梁建设集团工程总顾问、正高级工程师

回首过往,最难忘50岁如愿入党

樊文林的家面积不大但整洁明亮,阳台上几盆花草让房间显得生机勃勃。一套桌椅、一排书架、一张小床,书房是樊文林最常待的地方。即使已经退休,但樊文林仍坚持日常工作和学习,在他的书桌和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和他的笔记本以及一些手绘作品。

此外,小床上还摞放着大红的荣誉证书,足有半米高。“搬家时都舍不得丢掉,就一起带过来了。”樊文林说得很轻松,但每一份手稿、每一本证书,不仅是他多少个日夜苦熬的结晶,更是一座座拔地而起、雄伟壮观的桥梁缩影。

回首过往,他首先提到了具有特别意义的年。“那年,我完成了三件人生大事!评上了正高级工程师、有了孙子,但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我入党了。”樊文林说。

谈到入党,樊文林更是打开了话匣子。“想入党,十八九岁的时候就想,真是想了几十年。”樊文林说。虽然50岁时才正式成为一名党员,但樊文林对党的向往,要追溯到高中时代。

受当时大环境、大背景的影响,高中时的樊文林不仅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还主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令樊文林意想不到的是,高中还没毕业,他就因病住院、休学。

入党之路虽然坎坷,但樊文林从未放弃。直到年,他终于如愿以偿。“当时单位的书记是我的介绍人,完成了这件大事,也算圆满了。”樊文林回忆。

返乡筑梦,40年建桥长度近万米

樊文林最早在哈尔滨工作,年调回石家庄,到了当时的石家庄地区交运公司桥梁队。回到家乡的樊文林,自此开启了修桥筑路的新征程。樊文林说:“对于修桥,我不愿意重复别人的路。桥梁队既搞设计又搞施工,正好给了我机会。”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石家庄的桥梁普遍是简单的梁式桥,经过樊文林精心设计,改变了石家庄的桥梁风貌。年,樊文林负责河北省 座箱型拱式大桥——井陉孙庄大桥的建设,这让他非常兴奋。更让他感动的是,因为给两岸村民带来便利,大桥通车后,他的名字还被记录在孙庄的村志中。

随后,樊文林将全部心血投注在路桥事业上。年,他主持施工的赵县安济新桥建成,与雄伟浑厚的赵州大石桥比肩而立。但樊文林要做的,不仅仅是建桥——为了解决赵县大石桥的污水排放问题,樊文林还专程去北京拜访了桥梁专家茅以升院士。年,他主持施工的赵州小石桥落架重修项目被文化部誉为“古桥修缮的典范”。

年,57岁的樊文林主持平山冶河大桥施工工作,这是当时全国 的大吨位箱梁单点顶推工程,单点顶推重量达吨,创下了全国 纪录。

年,他主持施工的当时全国 的立交——武宿立交枢纽主线桥工程,荣获全国建筑 荣誉鲁班奖……

40年来,樊文林共设计桥梁20余座,主持施工桥梁30余座,总长度近万米。他设计施工的桥梁,曾先后十几次获国家、省、地、市科技进步奖,一次获国内金质奖。此外,他还因为技术创新,获得两项国家专利,并于年,成为我省首批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因为热爱,条件艰苦也不觉得苦

面对一座座拔地而起、雄伟壮观的桥梁,人们往往只是感到惊讶和赞叹,对建设者们为此付出的艰辛却了解甚少。

当年,筑路架桥工地条件异常艰苦,作为总工程师,樊文林本可以经常待在办公室,可他宁愿在工地住着透风漏雨的芦苇房,风餐露宿。

“干这一行,总不能在屋里修桥吧,只要自己喜欢那就是一种享受。”樊文林说。

“粗竹竿一撑就是梁,芦苇席加油毛毡就是房顶。风雨一大,房顶就被掀翻了。”樊文林说。

“一次在沙河桥工地,风雨交加,顶被掀掉了四分之三,我只好在角落里蜷了一宿。还有一年夏天,我在清苑龙泉河桥施工,午休时往凉席上一躺,压到一个软乎乎的东西,一看是条蛇。我吓坏了,蛇也吓坏了。”樊文林打趣儿地谈着当年艰苦的工地环境。

“现在可不一样喽,别的不说,住的条件好多了,干净明亮的活动板房不仅牢靠,空调、热水器等也一应俱全。还有施工设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一台吊车的 荷载量才8吨,我们都舍不得用。现在百吨、几百吨吊车都有了,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今昔对比,樊文林感叹。

家人眼中,退休后的他还那么拼

樊文林说,求学、回到家乡工作、入党,他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党的培养。党恩不能忘,如今耄耋之年的他仍然坚守初心,竭尽所能继续发挥着余热。用他女儿樊志英的话说:“别人的退休生活是散步、锻炼、养鸟、种花、下棋,而我父亲却是工地、工人、桥墩、书本、工艺、“改革”。

“每天五点半起床,翻译国外学术期刊、被单位邀请为在建的路桥工程‘支招’、给工人们讲课……我们总劝他,年纪大了别这么拼了,可他却说,‘人老了,时间才更宝贵’。”“我父亲一辈子都扑在修桥上了。退休前,他每年有10个月在工地上,我们总见不到他人影儿。我母亲常说,‘老樊就是卖给单位了’。”樊志英说,小时候她总埋怨父亲不顾家,长大了才明白和理解父亲的付出和伟大。

对话:

路桥建设未来大有可为

记者:修了几十年桥,您觉得最苦最累的是什么?

樊文林:没有,修桥是我的乐趣。眼看着一座座大桥拔地而起,我也见证了河北路桥建设从人力施工到机械化的转变。

记者:看到路桥建设的巨变,您有什么心愿吗?

樊文林:设备的创新让建设者们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随着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路桥建设也大有可为,希望更多有才华的年轻人加入进来。

记者:建党百年之际,您有什么祝福?

樊文林:能够见证和亲历这片热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很荣幸,我还要继续为路桥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祝党百岁生日快乐,愿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越来越幸福!

使命、担当成就毕生坚守

在采访中,

樊文林说自己是“桥痴”。

这一“痴”字,

几乎可以概括他对建桥事业不断钻研、

不断创新的执着。

左四为樊文林

从年调回石家庄开始,

在他的努力下,

一座又一座功能不同、

形态各异的大桥从他的头脑中跃然纸上,

又拔地而起。

如今,虽年逾八旬,

但樊文林仍然奔波在高山之巅、

大河之滨,坚守着他热爱的建桥事业。

古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作为一名路桥工程师,

樊文林坚定的眼神和充满力量的话语

让记者感受到了他作为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樊文林是千千万万老党员奋斗故事的缩影,

他们呕心沥血,为人民生活创便利、

谋幸福,为经济发展打基础、做先行。

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永远值得被传承和铭记。

文:河青新闻网记者王玎

摄:河青新闻网实习记者方泽阳

编辑:肖延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