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有人带到酒桌一方“柴沟堡熏肉”。送到后厨让厨师帮忙切了装盘,复又端来,但见那盘熏肉皮烂肉嫩,飘着香气,看一眼红白相间,色泽鲜艳,吃一口味道醇香,真正是肥不腻口,瘦不塞齿。只见桌上筷箸飞舞,三下五除二就风扫残云般地光了盘。

说起熏肉,过去在我们河北赵县满大街都是。熟食摊上、肉车上有熏鸡、熏五花肉、熏猪头、熏猪蹄、熏排骨、熏下水等10多种,几乎无肉不熏。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在城西南三相卫生所当医生,他喜欢吃熏肉,隔三差五会买上一方熏肉。吃饭时夹馒头吃,咸香适口,解饥解馋,这在早年物资匮乏时,可是老百姓的饕餮大餐。

有时姥姥也会烙几张猪油和面,酥油分层,软而酥脆的大饼,热乎乎的大饼卷着肥二瘦八的大片猪肉熏香诱人,外祖父称这种吃法叫吹喇叭,那种滋味一直还保存在我童年的记忆里。

熏肉是用木屑熏制的,有种特殊的味道。故夏季蚊蝇不爬,伏天能贮存一周不变质。熏肉具有色、香、味俱佳的特色,深为食者喜爱。

熏肉的制作先煮后熏。选用膘肥约一寸的带皮肉,切成五寸见方的大块,厚度一般在寸半左右。煮肉配料有:八角、花椒、白芷、香叶、桂皮、丁香,砂仁等,带皮肉块分层码在锅里。另加大葱、生姜、盐,慢火焖煮,大约煮两三个小时。由于是慢火煮肉,油层严严地盖在肉汤上,锅内佐料味能全部入肉,所以肉味香美。熏制时,要沥尽油汤,码放在铁箅上,铁箅下的铁锅内放锯末,点燃后盖好锅盖,熏十五分钟左右,出锅后刷香油两遍。熏肉铺卖熏肉,直接把一方方红亮亮的熏肉摆在肉柜上,食客来了自己挑选肥瘦,要哪块称哪块,特别有意思。

赵县的熏肉称得上是传统的风味小吃,可惜几乎在一夜间就销声匿迹了,打问原因,说是熏制的食品致癌,在有关部门干预绝迹了。

大约是在年前后,赵县驿里街突然冒出一家“同春熏肉铺”。老板早晨五点就要到冷鲜店精选适合熏制的生猪肉,切成大方,像绑背包一样用棉线捆绑,防止煮肉时肉皮、肥膘和瘦肉分离。之后在老汤中加入十几味佐料煮焖和熏制。熏肉先熏带皮的一面,冒着热气的熟肉一方方皮朝下摆在特制的篦子上,随即架在锅里,盖上锅盖熏制。熏制一定的时间后,再将熏肉端出锅上下翻个,并在呈紫红色的肉皮上刷上一层香油,再次入锅熏制。熏肉讲究火候,火大了,肉皮容易放炮,那就失了型。”刷了香油的熏肉油光可鉴,肉的香味、香油的香气和烟熏独有的味道掺杂在一起,独具风味。

过了两三年,再去驿里街找同春熏肉,已经换了招牌。有人过世我,熏肉铺搬了家,搬到哪里我不知道,但愿熏肉这种传统的技艺能够保留下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