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禅宗著名的柏林禅寺成名久矣,在唐代曾经有一位赵州和尚名叫从谂禅师,在此修行了40年,佛法精深、诸相圆满。

在一千多年前,曾经有两位远方来的僧人前来请教如何悟禅。赵州禅师问其中一位僧人:“你曾经来过吗?”答曰:没有。

赵州禅师笑着说:“走,吃茶去!”转身问另一个僧人,答曰:来过。禅师也笑着说:“走,吃茶去!”这时身边的监院疑惑地问:“禅师,来过的去吃茶,未来过的也去吃茶?这又是何道理呢?”禅师笑着对他说:“走,一起吃茶去!”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吃茶去”公案。一千多年来,无数高僧、名士对这三字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禅宗讲究无门而入、直指人心,此公案奠定了柏林禅寺在北方诸多寺院的地位。

柏林禅寺建于汉末,古称观音院,后来改名柏林禅寺,现位于河北赵县,与之齐名的还有一座赵州桥。

漫步进古寺映入眼帘的就是韦陀殿,香烟袅袅,钟声绕耳,佛光笼罩之中,瞬间让人远离烦恼,内心宁静。

独步幽雅肃穆的石路,花影禅房古色古香,这一刻千年时光徜徉其间。忽然觉得千年时光竟然是如此匆匆,转瞬即逝,只留下了晨钟暮鼓,和一片清幽古朴的道场。不禁觉得让人鼻子一酸。

信步间来到宽敞的观音院,无数善男信女在此虔诚礼拜。观音菩萨,是中国百姓最为熟悉的四大菩萨之一。观世音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在玄奘法师所译的《心经》中,开篇就说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罩见五蕴皆空…”。因其修持耳根圆通法门而悟道成就,因此,观世音菩萨也被称为“圆通大士”或“观音大士”。

继续行进着,又依次感悟了钟鼓楼等几处古迹。虽然时光已然过去千年,但漫步寺院却有一种心怀畏惧的力量,一种瞬间让内心平静的力量。这也许就是千百年来高僧和佛法的加持吧!

在古与今的交界,道与法的边缘,点化每一个来客,棒喝每一个世人。

柏林禅寺不是最早饮茶的寺庙,但最早把茶引领到禅的宗教高度,并形成巨大影响的“禅茶文化”。

赵州和尚以后,僧人和居士逐渐把泡茶也当作一门禅宗功课来做,来参悟。在他们眼里,采茶、晾制、泉水、泡茶、火候都需要一步一步静心来完成,恰恰符合禅宗的艰苦的修行过程。人生亦是如此,不经历风雨又怎会轻易成功。

而且每次心情不同,即使同样的流程泡出的茶水味道也不一样,品起来自然也不一样。其间的道理外人自然无法深深体会,而只有泡茶人知道原因。“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或许说得就是禅宗这个道理!

到了祖师万佛殿,看着轻烟缭绕,和诸多庄严的佛像,依稀在昔日萦绕中看见三千余众僧侣,似乎还端坐在烟火笼罩的蒲团上听禅悟道,时刻召唤迷途的人们重新回头上岸。

翠竹夹道,曲径通幽,两侧的耳房中不时有僧人、居士和佛学院的大学生匆忙而过。忽然想起一千多年前,玄奘法师曾在此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就曾经千里迢迢来到柏林禅寺,跟随道深法师学习《成实论》。

时光轮回,佛法常住人心,一声阿弥陀佛,随喜赞叹。

很多人认为佛法过于深奥,其实大德赵州禅师以禅机活泼而著称,人称“赵州古佛”,他曾有两句日用禅语流传下来:“平常心是道”、“本分事做人”。语言很朴实,也很浅显,大道至简或许就是这个道理。

从古至今,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市井平民,人们都愿在淡淡檀香里寻一份美好,觅半日清闲,找一份心灵寄托,寻一下内心自我。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与我国古代的哲学范畴遥相呼应了,与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中“道”的思想异曲同工。

耳边又轻轻回荡着赵州禅师的话:走,吃茶去!

注:喜欢的点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