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随一家旅行社到山西大同旅游,游览了著名的云冈石窟。云冈石窟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万万想不到,这座代表着公元五六世纪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的石窟,最初开凿者竟是我们赵县的一位僧人——法果。北魏道武帝时期,河北赵县僧人法果,
是当时的佛教领袖,在宣扬佛教时积极主动地向皇权靠近,宣称“皇帝即当今如来”、“我非拜天子,乃礼佛也”。法果在讲经说法中经常和弟子们说,国主拓跋珪智慧无双又崇信佛教,他就是当今的如来啊!法果还要求弟子和信众,尊敬拓跋珪,对国主尽人臣之礼。
要知道,自从有了佛教,佛门就有“僧人不拜帝王”的“潜规则”,觉得如果拜了帝王地位就低了。对此,法果说:“能鸿道(即“弘道”)者人主也,我非拜天子,乃是拜佛耳。”既回应了“潜规则”,又不得罪帝王。“僧人不拜帝王”被法果和尚破解了。这就是中国僧人的智慧!佛教因此得到了北魏最高统治者的庇佑和扶持,逐步走向兴盛,最终成为北魏的国教。
法果和尚弘扬佛法,其思想符合统治者的需要。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对他特别感兴趣,遂将法果延请至北魏都城平城(山西大同),北魏天兴元年(),道武帝迁都平城(大同),下诏请法果赴京,并任命他为第一任“道人统”,主管全国宗教事务。
法果奉诏来到平城后,选中了背山面水的武州山准备开凿石窟。果把他的想法向道武帝一说,道武帝十分欢喜。于是法果利用武州山最大的天然洞穴,略加整形,开凿石窟,这就是北魏初在首都建凿的“崛山”,亦称“灵鹫山”,即如今的云冈第三窟。法果“帝既是当今如来”的主张,反映在佛教造像上即出现了佛与帝王的合身像。由此拉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
《魏书》卷《释老传》载:北魏·皇始(——)年中,法果受太祖之诏赴京师。后任僧统,绾摄僧徒;每与帝议事,意气相通,供施甚厚。至太宗朝,愈发受到崇敬;
永兴年中(——),先后被授予辅国宜城子、忠信侯、安成公之号,师固辞不受。帝曾亲幸其居,以门巷狭小,不容舆辇,乃更扩大之。泰常年中(——),示寂,年八十余。帝三临其丧,追赠‘老寿将军赵胡灵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