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邢换伟,河北省赵县邢村人。他的爷爷蘸山里红有两个绝技:一是熬一锅糖水,一口气能沾二百串冰糖葫芦,没有人能够超越。二是制糖花,画糖画,用特大的山楂,串几大串糖葫芦,熬一种特别的糖,右手轮圆了,甩在案板上,在糖没凉之前用小刀或竹签刻,画,拿起来,红红的果子,清如薄玉的糖片子上,人物花鸟,虫鱼花草十二属相,虽几笔沟勒,却有模有样,好吃,好看。邢换伟干这一行已经二十二年了。此前,他帮父母洗山楂,晾山楂,拽把,去核,削棍,后来是竹签,串串儿,看火,涮锅,拾板儿,裹纸儿,每天干到到午夜子时才睡,早上天不亮就起床,在院子里熬糖,沾好了卖一天。也没个字号。23岁那年,邢换伟子承父业。起初,驮着冰糖葫芦杆子走街串巷,五六年后在赵县永通路开了第一家糖葫芦门市。现场制,现场卖。他说:“沾糖葫芦首先得选好果,山西果色红皮薄,但太酸;河北果绵面不耐放;北京和天津果酸甜,个小,硬;云南与新疆的果小是异类,铁头,绵球,歪把红……大都用过。”他们家曾种了一百五十棵山楂,每年能收一万多斤,那果儿,个大,色艳,皮薄,还挺耐贮存,县城里卖水果的大干家,都是常客,他们愿意出高价,多美的事儿,但好景不常。由于空气污染,果树越来越不像样了,一家人含着泪砍完了所有的树。从此,邢换伟开始天南海北去选果。他十分注重品质和口感,多用空气良好,泉水洁净的北方山区果。选糖也很重要,他选广西的蔗糖。熬糖他注意观察和记录,糖的时段、形态、气味、泡沫、杂质、色泽、温度一一铭刻于心。熟能生巧。现在闭着眼也能熬出好糖。不管有多少人围观,吵闹,他都抱守一元,心如止水。他说,这样才能蘸出得香,酥,甜,脆,清的冰糖葫芦。想拜他为师的人很多,他从不收徒,但往往都真诚指点,因为他知道大家都是为了谋生。如今,他用儿子的名字注册了商标,有了自己的品牌。他的愿望就是把祖传的古老行当,一代代传承下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