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家庄村坐落在是河北赵县城南2.5公里处,距驰名中外的赵州桥仅0.5公里,一条洨河绕村而过。年出版的《赵县地名志》载:“明代以前,该村始于焦姓居住,因而得名焦家庄。”80岁的李景忠是土生土长的赵县焦家庄人,热心文史研究,他曾专门探究过焦家庄村的姓氏变化。他认为,“鞑人”统治时期,有外地焦姓人流落赵县,在洨河岸边搭窝棚居住。由于连年战乱,大片土地抛荒。焦姓人垦田沃土,辛勤劳作,以农为生,间或打些鱼虾。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渐多,地亩扩大,盖了房屋,引起官方注意。有一次收地银时,因都是焦姓人家,便登记为焦家庄。焦姓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寒来暑往,年复一年,过着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附近村庄人时有迁进迁出。到了清朝乾隆初年,城内李家岗五户李姓人家入住,逐渐改变了村民的成分。焦姓人有很好的家教,严已宽人,不欺生,不拿大,处事公平,很受外姓人尊重。村里的公益事业,都由焦姓人主持。村风淳朴和谐,生活平和而安定。赵县俞家岗一李姓人家,娶焦家庄张氏为妻。二老育有二子。小儿子自幼住姥娘家,并在该村安家落户,建茔立祖。兄弟二人的后代,亲情延绵不断,多年都有走动,见面如同家人,直传承至今。焦家庄后街东段和前街西段的李姓人家,便是当年这个男孩的后裔。乾隆末年,旱涝连年,县志记载,十年中有二年旱灾,三年洪涝。年(乾隆五十九年),大雨成灾,河水肆虐,房倒屋塌,淹没了庄稼,村民生活濒临绝境。无奈之下,焦姓人全部离家逃难。走到赵县城南西封斯村,一少年男子因病留在亲威家,其他人继续南行。李氏家庭文化记载,清朝中叶,同焦姓一起逃难的李姓人家派代表返回,认亲续家谱,该人说焦姓人几经周折,最后在河南省朱仙镇一带驻足定居。据老人们相传,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焦家庄几个人随军到河南,在朱仙镇有缘见到了焦姓人,受到热情接待。交谈中,焦姓人说:“我们本来是这里的人,现在是回老家了。”李景忠老人曾访问过焦家庄和西封斯多位老人,他们动情地说:“我们彼此互认乡亲,友好相待……正月里到对方看戏,中午都管饭哩!”如今,焦家庄已发展成中等村落。有耕地亩,居民户人口人,均为汉族,其中李姓人家占绝大多数。另外,还有刘,韩、杨、范、牛、贾、张、周、赵等姓。村名仍沿用焦家庄,没有因为焦姓人迁走而更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386.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