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抔运河边废弃的淤泥,可以用来做什么?
90后福建小伙张圭景,开了20多个小时车来到江苏镇江取泥,用运河泥捏出多个零件,耗时半个月复原了赵州桥。
就连桥上的石柱、桥身的腰铁都一一细致地复原,许多网友直呼“请收下我的膝盖”。
“希望这些废弃的运河泥能拥有新价值,续写运河新故事。”张圭景说。
驱车20多小时,他专程到镇江取泥
张圭景是一名全职的手工区UP主,今年31岁。
在他的主页,你可以看到废弃纸箱变身故宫角楼、黄鹤楼、千年石窟,朱红色的窗棂、风沙拂过的沟壑都细致呈现,中国古建筑的美在方寸之间尽展无遗。
用纸箱复原的黄鹤楼
变废为宝,是张圭景擅长的事情。这一次,他把目光投向了运河泥。
“我了解到,为了河水源源不竭,大运河每隔几年就要清淤,我就想用这些废弃的泥土,做一个好看的东西。”今年年初,张圭景在网上看到,大运河镇江段正在清淤,就专程从福建宁德开了20多个小时的车来取运河泥。在镇江丹徒的弃土区,张圭景挖了满满一袋运河泥,满载而归。
张圭景在大运河镇江段取泥
用这些运河泥做什么呢?张圭景想到了赵州桥。
人教版三年级的语文书里,就有一篇《赵州桥》。赵州桥是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横跨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
它有一个大桥洞和四个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浩浩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巍巍赵州桥,屹立千年仍不倒。“赵州桥和大运河一样,都是隋代留给我们的奇迹。”
想好做什么之后,张圭景查找了很多资料,根据赵州桥各个角度的图片开始画平面设计图,“用CAD确定尺寸,等比例缩小,然后再将平面设计图拆解成各式各样的零件。”张圭景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最难的是要计算出桥拱部分每块零件的倾斜角度,哪怕差之毫厘,可能最后都无法完整地拼出桥拱。而这些专业的操作,都是张圭景自学的。
个零件做到手肿,赵州桥神复原
万事俱备,张圭景开工了。他首先要做的,是各种零件的模具。
“模具也是我亲手做的,用的是木头。”张圭景说,光模具,就做了很多个,“桥拱的零件带缺口,桥基的零件是长方形的,还有石柱、地砖长条、栏杆、楼梯,形状都不一样。”
做好了模具,张圭景将运河泥加水搅拌成泥浆,待沙石沉淀,用纱布滤出多余水分,就得到了柔软的泥料。
运河泥制作的各种零件
泥料塞进中空的模具,刮平,再用另一个合槽的模具一按,拇指盖大小的零件就完美脱模了。
“运河泥干了以后会有硬度,硬度取决于按压的力度,没有压实的零件会开裂。”张圭景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按出来的零件尺寸、大小、用泥量都要一样,有瑕疵的都不能用,合格率只有80%左右,所以实际上做了更多。“制作过程中绝大多数时间,就像流水线上的工人一样,不停地按,两个大拇指都按肿了。
各种零件
每天加班加点地做十几个小时,半个月间,桥基逐渐垒高,桥拱逐渐成型,细节逐渐精致。
现代快报记者看到,带有弧度的桥拱上,零件之间都有两个缺口,一块块牙签粗细的“腰铁”将它们紧密衔接。
桥拱部分的零件
而在真实的赵州桥上,也有这种起连接作用的“腰铁”,在主孔两侧外券相邻拱石之间,使相邻拱石紧密贴合。
“腰铁是我用木头做的,因为实在是太小了,没有办法用泥来呈现。它也算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的一种,叫做燕尾榫。”张圭景介绍说。
桥拱上的“腰铁”清晰可见
不仅“腰铁”的细节完美复原,就连桥上的石柱、桥边的花坛,都精心呈现,让人惊呼“神还原”。
“希望我的作品能让更多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