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宪墓与墓志铭
李宪(——年),字仲轨,北魏赵郡平棘(今赵县)人,为“平棘李氏”东祖房之后。其曾祖父李系,北魏初曾任平棘令,卒后追封宁朔将军、赵郡太守、平棘男;祖父李顺曾进爵为侯,追封为高平王;父亲李式曾任州刺史。李宪是平棘李氏第八世,死后“归葬旧茔”。《同姓名录》卷二:“北魏三李宪。孝昌元年,徐州刺史。元法僧据城反,自称宋王,诏尚书李宪为都督以讨之,其奔溃免者十二三。孝昌二年,梁将元树逼寿春,扬州刺史李宪力屈以城降之。俱肃宗纪,兖州刺史李式坐事被收从事汲固藏其子宪得......”
李宪墓冢在西封斯村北,段村村东。有一片高大的古墓,俗称狼疙瘩,至今仍存有高大的封土。清同治十年(年)出土《李宪墓志铭》。光绪《赵州志》卷一:“后魏定州刺史李宪墓,在州西二十五里段村东。同治间得志石,知为李宪墓。志云赵国柏仁(今邢台隆尧)人,元象元年(公元年)葬。”
李宪墓,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北魏赵谧墓志铭
北魏《赵谧墓志铭》。年出土于赵县城西南约12公里的西封斯村,该合墓志为青石质盏顶式,志盖无文字,曾收藏于当地民家。此志造于魏景明二年(公元年),长45厘米,宽35厘米。首题“大魏故持节龙骧将军定州刺史赵郡赵谧墓志铭”,持节、龙骧将军、定州刺史,或为卒后朝廷追美,下诏赠之。末题“魏景明二年岁次辛巳十月壬戌朔廿四日乙酉造”,景明,北魏宣武帝年号。
志石全文12行,满行15字,字径7厘米许,凡字,无一字纤毫损缺,书法精整。铭辞为四言六韵七章,韵语高古,词理高华,颇尔雅可诵。全文如下:
远源洪烋,与赢分流。族兴夏商,锡氏隆周。曰维汉魏,名哲继进。行义则恭,履仁必信。笃生君侯,体苞玉润。文以表华,质以居镇。含素育志,非道弗崇。声贞琁响,迹馥兰风。贵闲养朴,去竞违丰。形屈百里,情寄丘中。报善芒昧,仁寿多褰。辞光白日,掩驾松山。深灯灭彩,垄草将繁。德仪永往,清尘空传。
东封斯唐墓
刘运田撰《赵县东封斯唐墓出土一批白陶》,《乡音》年第1期:
最近,河北省赵县东封斯村村民张银奇在自家院落中,距地表2米处发现一座唐墓,墓内骨架一具,墓顶已毁,形制不明。出土随葬品46件,均为白陶。计有文俑、武俑、胡人楠甘勺J声场11勺、占‘、11刀、,甲J/、、侍女俑、女乐俑、跪伏俑、镇墓兽、观风鸟、陶墓陀、陶仪鱼、陶狮、陶骆驼、陶牛、陶马、陶猪、陶羊、陶鸡、陶狗、陶车、陶磨、陶礁、陶缸、陶盘多种,这在河北省是前所未有的,在全国也不多见。东封斯唐墓陶塑人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武土俑,武士头戴虎头盔,虎耳直立,张口露牙,虎面狰狞。武士双目圆睁,满脸浓须,肩围披膊系结于前,身着恺甲,腰束带,腿着裙,足穿靴。...
西封斯村西泰山圣母庙,又称“奶奶庙”,初建于晚唐,兴盛于明清,毁于民国初年。《赵州志》载有赵南星撰《泰山圣母庙重修记》。
西封斯清拳传人曹志田
清拳是极稀有的传统拳种,起源于佛门,它是在中华大地出世最晚的拳种,也是唯一发源于北方,发源于北京的独有拳种。对于武术界来说,它是宝贵的稀缺的历史遗产。
何谓清拳?就是"一清二静",崇尚淡泊清修,行为内敛,不事张扬,传拳只限门。清拳第二十二代传人养性大禅师清光绪三十四年(即年)传给俗家第一人,就是河北宁晋县李振鸣(后养性禅师给改名李鹤鸣),此后清拳开始在冀中大地流传,赵县西封斯也出现了传人。西封斯的清拳传人七十岁的曹志田师傅,为了把师祖留下的武术瑰宝传承下去,邀同步入老年人的师兄弟和超过不惑之年的徒弟们,招收本村和邻村的少年儿童,在周末和节假日免费传授清拳基本功和套路。
作者/来源:宁晋大陆泽文化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0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