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借用资料,了解赵州桥的相关信息
活动一:听歌曲,看图片,了解赵州桥的概况。
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有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感受它们独有的魅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就让我们加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导游团,向更多的人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吧!今天,我们将要介绍的历史文化遗产会是什么呢?听听下面这首歌曲你就知道了。
(播放歌曲《小放牛》)
师:大家听到了哪些有效的信息呢?
生:这首歌唱的是赵州桥。
生:赵州桥是玉石栏杆,很漂亮。
生:赵州桥是鲁班修建的。
师:这首歌唱的正是这座桥。(课件出示赵州桥的图片)
师:赵州桥怎么样?看到图片,你能想到哪些词来形容赵州桥呢?
生:秀丽、雄伟、壮观。
师:在赵州桥的旁边还有一块牌子。我们来看看这块牌子,看看大家能不能从上面获取有效的信息。
生:我知道了赵州桥的建造时间,是公元到年。
生:我知道了赵州桥的建造者是李春。
师:刚刚我们在听歌曲时,听到的赵州桥的建造者是谁?
生:鲁班。
师:谁发现了问题?
生:这块牌子上说赵州桥的建造者是李春,而歌曲中说是鲁班。
活动二:读资料,细辨析,明确赵州桥的建造者。
师:赵州桥到底是谁修建的呢?当我们不清楚的时候,就可以来查查资料。(出示)
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石桥记》(唐·张嘉贞)
师:读了这段资料,你觉得赵州桥是谁修的?
生(齐):李春。
师:那为什么还有人说是鲁班修的呢?我们再来看看下面这段资料。(出示)
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因其非凡神奇,故民间有歌谣传唱“大石桥鲁班修”。
师:现在谁又明白了?
生:我知道了,因为赵州桥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是个奇迹,太神奇了,所以人们就认为是鲁班修的。
师:这段资料中有一个词很重要,从这个词语中我们就知道了这种说法不一定准确。你发现了没有?
生:“传唱”。
师:是啊,要得到准确的信息,我们还要看相关的历史资料才行,比如刚刚我们看到的史料——
生:《石桥记》,这是唐代的张嘉贞写的。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座历史悠久、结构奇特、造型美观,堪称中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的赵州桥,去了解它。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州桥》这篇课文。(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任务二:紧扣词句,了解赵州桥的基本特点
活动一:抓住重点词,简要介绍赵州桥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篇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一想赵州桥有什么特点,可以勾画出关键的词句来。
(学生默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勾画的描写赵州桥特点的句子?
(生说)
师:这两句话都写了赵州桥的特点,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读)读了这两句话,你了解到了赵州桥的哪些特点?
生:雄伟、坚固、美观。
(师板书“雄伟、坚固、美观”,生齐读)
师:大家发现了吗?作者用两句话写出了赵州桥的三个特点。大家可不可以用一句话来介绍介绍赵州桥的这三个特点?
生:这座桥不但雄伟、坚固,而且美观。
生:赵州桥非常雄伟,而且坚固、美观。
师:原来,赵州桥的这三个特点,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
活动二:紧扣关键句,全面了解赵州桥的特点。
师:我们再来看看这篇课文中几个难读的句子。谁读给大家?
(出示,指名读句子,重点读准“建桥史”“创举”两个词语)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我们再来读一个句子。句子虽然不长,但是其中的多音字很容易读错。谁来试试?(出示)
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生:“爪”是一个多音字,一个读音是zhǎo,一个读音是zhuǎ。
师:谁知道什么时候读zhuǎ?
生:zhuǎ可以组词“爪子”。
师:如果读zhǎo,可以怎么组词?
生:“龙爪”。
师:课文中就读zhǎo。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句子)
师:下面,王老师读黑板上的一个词语,大家读这两句话中与词语意思相对应的一句。我们来试试吧。
师:美观。
生: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师:坚固。
生: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非常好!我们再来读下一个句子。(出示,指名读后学生齐读)
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师:大家注意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智慧。这两个字都是这一课的生字,而且笔画都比较多,怎么写才好看呢?
生:要写得紧凑一些,不能超出田字格。
生:“慧”是上中下结构,笔画多,每个部分都要写得扁一些。
师:我们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每个部分都要写得紧凑一些。我们先来写“智”字,注意“知”底下的“日”要写得扁一些。“慧”笔画很多,每一部分都要写得紧凑一些,特别注意,“彐”中间的横不出头。(师范写后学生练习书写,师点评)
任务三:当小导游,多角度介绍赵州桥
活动一:变换角色,借助关键词,介绍赵州桥。
师:同学们,句子读得很好,我们再来读一读下面这些词语。(出示,指名读词语)
河北省赵县洨河
石拱桥安济桥
隋朝石匠李春
设计建造
师:这么多词语,都出现在哪一个自然段中呢?
生:第1自然段。
师:我们把这些词语放到句子中,再来读一读吧。
生读: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学习这类课文,我们一定要善于从作者的介绍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大家再读读这一自然段,看看你能获取哪些信息。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
(生默读第1自然段)
师:学习说明文,我们一定要善于从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我们来交流交流。赵州桥还叫什么?
生(齐):安济桥。
师:赵州桥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生(齐):隋朝。
师:距今有多少年了?
生齐:一千四百多年。
师:大家能够从文字中提取有效的信息,非常好,但是还不够,如果能把这些信息用起来那就更好了。大家看,这就是赵州桥,(出示图片)我请一位同学借助刚才读过的词语,看着赵州桥的图片,给大家介绍介绍赵州桥。
生:赵州桥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它还叫安济桥。这座拱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
师:不错,介绍得很清楚。这次,咱们换个身份,你变成了一名导游,要给游客介绍赵州桥,你会怎么说?
生:大家好,我是张导。今天我要带大家游览一下赵州桥。赵州桥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它是一座石拱桥,人们也把它叫作安济桥。你们知道吗?这座桥历史很悠久,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让我们记住这座桥,记住它的修建者李春吧。
师:非常好,很有角色感,我们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如果没有了这些词语的提示,大家只能看着图来讲,谁可以?
(一生上台脱稿介绍赵州桥)
活动二:化用资料,丰富内容,介绍赵州桥。
师:同学们,这座赵州桥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的有雄伟、坚固、美观,作者会怎样介绍这些特点呢?我们先来聚焦“雄伟”,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请大家默读这段话,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出示,生默读思考)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师:读完这段话,你一定感受到了赵州桥的雄伟。哪句话直接写出来了?
生:第一句:“赵州桥非常雄伟。”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写赵州桥非常雄伟,我们也可以不把这句话放到最前面。如果把“赵州桥非常雄伟”放到后面,可以怎么读这段话?谁来试试?
生:赵州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赵州桥确实非常雄伟。
师:大家看,围绕一个意思来写,这个中心句既可以放到前头,也可以放到后头。赵州桥确实很雄伟。在这段话中还说到了一个事物——车马。这里的车马跟你们今天见到的车马不太一样。今天你们也经常坐车,可是这样的车马你可能就没坐过,它长这样。(出示古代车马图片)
师:大家知道课文中所讲到的古代车马大概有多宽吗?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段资料,读一读,看看你能获取哪些信息。(出示)
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彩绘铜车。前面的一号车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宽厘米,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
生:这个马车宽厘米。
师:大家都学过数学,谁帮我换算一下,这是多少米啊?
生:1.26米。
师:马车宽1.26米,加上马车与马车之间的距离,我们就按照1.5米来算吧。这座桥是九米多宽,两边还要留走人的地方,就留出三米来走人吧,剩下的可以行车马。大家赶快算一算,行车马的话,同时可以行驶几辆?
生:可以并行四辆。
师: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用9减去3,再除以1.5,就得到了4。
师:很好。我们试着把自己算出来的结果用到这句话中,看看可以怎么表达,怎样用自己的话介绍赵州桥。大家拿出笔先来试着写一写吧。(出示)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__________,两旁走人。
师:谁来用自己写出来的句子介绍介绍赵州桥?
(生练习)
师:看来数字不光可以在数学课上用,在语文课上也可以用。大家的表达很清楚,非常好。
任务四:借助比较,感悟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活动一:紧扣“创举”,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桥,你留意过吧?我们看一看这些桥的图片,跟赵州桥比一比,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赵州桥没有桥墩,其他几座桥都有桥墩。
师:是啊,桥墩起到了支撑作用,有了桥墩,桥就不容易倒塌了。但是,赵州桥没有桥墩,一千四百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横跨在三十七米宽的洨河之上,你一定感受到了——
生:我感受到了智慧,李春和古代劳动人民都很有智慧。
师:是啊,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我们再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齐: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师:这就是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他们是多么有智慧呀!没有桥墩,这座桥依然坚固。这座桥那么雄伟,那么美观,这座桥的名字就叫——
生齐:赵州桥。
师:同学们,这就是赵州桥。大家再看看,在大桥洞顶你发现了什么?
生:赵州桥洞顶左边有两个小桥洞,右边也有两个小桥洞。
师:说得很清楚,不过课文中说得更简洁。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课文中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种设计”是什么设计?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那我们就联系上文。自己读一读,思考“这种设计”是什么样的设计。(生默读思考)
生:这种设计就是指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师:这种设计是有好处的,谁发现了?
生: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师:这样,桥就不容易被冲毁了。不仅如此,还有什么好处?
生: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师:非常好!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创举”,什么意思呢?我们先来联系前面学过的一篇课文《纸的发明》想一想。(出示)
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文字。——《纸的发明》
师:还记得吗?“创造”是什么意思?
生:发明了一个之前没有的东西。
师:“举”就是“举动、行为、做法”。联系“创造”的意思,谁知道“创举”的意思?
生:就是以前没有过的举动、行为。
师:除了联系相关的词语来理解,查词典也是非常好的方法。我们来看看词典上的解释吧。(出示,生齐读)
创举:从未出现过的行动。
活动二:活用资料,体会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
师:这两种方法都不错。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资料来理解这个词的意思。大家看看这段资料。(出示,生自读)
赵州桥最大的科学贡献,在于它的“敞肩拱”的创造。在大拱的两肩,砌了四个并列的小孔,既减轻重量,节省石料,又便于排洪,且增美观。这种“敞肩拱”的运用,为世界桥梁史上的首创。在欧洲,最早的敞肩拱桥比中国的赵州桥晚了近年。
师:读资料要学会汲取信息。老师问问大家:在赵州桥之前,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一种结构方式?
生齐:没有。
师:后来,国外有了类似的结构,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有的?
生:欧洲,但是比赵州桥晚了近年。
师:晚了年。咱们来算一算,欧洲最早出现这个结构的桥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生:赵州桥的建造时间是一千四百年前,欧洲晚了年,用年减去年,等于年。
师:也就是说欧洲这种结构的桥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生齐:年前出现的。
师:同学们,把你刚刚汲取到的数字信息和算出来的数字信息用到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怎样表达呢?大家想一想,试着写一写。(出示)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____________________。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分享给大家。(生说)
师:赵州桥确实体现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生齐:赵州桥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师:是啊,赵州桥雄伟、坚固,而且还美观。作者会怎样介绍赵州桥的“美观”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课后,请同学们做一名小导游,向家人或者朋友介绍介绍你所了解的赵州桥。同时,推荐大家读一读《中国桥》这本书。
王林波老师围绕年版课标的教学理念,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通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任务来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可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素养。
第一,体现核心素养的整体交融。这节课充分体现了王老师对学生语用能力培养的行动自觉。课堂上,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又不囿于理解层面,而是时时将内容的理解与表达训练紧密地、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言意兼得。引导学生听歌词获取信息、借助相关资源深化理解与创意表达、调动已有经验联结旧知与新知等诸多设计,体现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时时关照、处处关照。通过对比文献资料和传唱歌谣追溯赵州桥的建造者是谁,聚焦关键词语,辨析信息的准确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为了辅助学生理解而引入的阅读资源,一方面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赵州桥,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的慨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自然植入学生的内心。
第二,情境任务的设计真实而有意义。语文学习活动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发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用任务去驱动学生的学习,这是年版课标所倡导的教学建议。王老师对情境任务的创设可谓是颇具匠心。他将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相关联,设计了“加入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导游团,向更多的人介绍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这一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通过变换语言形式介绍、变换身份角色介绍、融入相关资料介绍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阅读,在情境中表达。而对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一目标而言,除了要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之外,还要设计与之相关联的学习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的深度学习。这节课中,王老师设计了四个有着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从借用资料初识赵州桥,到紧扣词句深入了解赵州桥的特点,再到化用资料多角度介绍赵州桥,学生对赵州桥的认识是越来越丰富的。最后教师抓住关键词“创举”,结合相关历史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劳动人民的智慧。四个学习任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赵州桥的认识更加立体化。
第三,学习实践活动多样而有温度。这节课上,王老师以“精准地用词,清楚地介绍”为主题,目的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准确地把握语言运用规律,获得个体的言语实践经验。为此,在教学中,他创设了大量的、丰富的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是鲜活的、灵动的、富有趣味的、自然而然的。引导学生讨论争辩、观察分析字形、变换形式表达、转化运用资料等等,都含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这样的设计一环扣一环,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同时,上述实践活动又是有温度的,充满了人文性,所以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在这一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又让其充分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才干,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实现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的双重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始终把目光锁定在“精准”和“清楚”上,这也是在培养学生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其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这些都是值得称道的做法,体现了教者对语文课程的深度理解,对“人”的培养的终极关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