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四大名胜,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恐怕就是赵州桥了......
五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六册教学挂图《赵州桥》
今天我们对赵州桥耳熟能详,是因为我国桥梁专家茅以升写的《中国石拱桥》之中一段关于它的文字: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了。
修缮前的赵州桥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礅,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修建前的赵州桥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赵州桥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梁思成拍摄的年的赵州桥,照片显示已经有多处损坏。
年,梁思成、林徽因一起加入中国营造学社,与朱启钤、刘敦桢等人共同从事中国古建筑历史研究工作。
在研究明清以前的古建筑时,梁思成注意到了当时广为流传的“北方四大胜迹”:沧州狮子、应州塔、正定菩萨、赵州桥。
梁思成(左)和莫宗江在赵州桥下。
年,梁思成来到洨河岸边,对赵州桥进行了详细考察和测绘,并且写了一篇《赵县大石桥即安济桥》,让大家第一次知道了赵州桥的本来面目。
在京剧《小放牛》里牧童和村姑有对唱:“赵州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是能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就轧了一道沟......”
以“鲁班修建赵州桥”为题材的美术作品
而梁思成告诉大家,赵州桥建造于隋朝大业年间(年至年),它的建造者并不是鲁班,而是李春。
关于李春,生平资料只有五个字:男,汉族,石匠。
实际上,李春已经不需要什么个人传记,赵州桥本身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洨河是水陆交通要道,如果想同时满足“桥上走车、桥下过船”,很多工匠最先想到的方案可能是陡拱桥。
但是,洨河两岸都是松软的沙土,很可能发生严重的沉降。
赵州桥
赵州桥
而且洨河有三十多米宽,假如按照这个跨度来修陡拱桥,那么车辆和行人上桥下桥时,非常容易出危险。
所以李春因地制宜,想出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方案,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敞肩式圆弧单拱石桥,既满足了交通需求,又节省了石料,还降低了被洪水冲垮的风险。
更巧妙的是,整座桥看着是一个整体,其实是由28道桥拱并排组成。每一道桥拱都能独立施工、独立承重、独立维修。
总之,赵州桥的特点就是: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以当时的建筑水平来说,它是当之无愧的工程杰作。
梁先生在年的《6世纪的开拱桥》的调查报告中,也不吝溢美之词:“它的单拱跨度将近一百二十英尺......完全相仿于当代工程里所谓的“开拱桥”?如此建造方法直至本世纪方才普遍运用于西方,尽管法国曾在14世纪出现过一个例子。但是,这座中国桥建于隋代之初,公元年至年之间,虽已历时十三个半世纪,这高贵的建筑物看去犹如最新型的超级摩登桥梁。若非上面那些不同年代的铭记,它极其古老的年代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修复之前的赵州桥
梁先生在测绘完赵州桥之后,发表了调查报告,并开始呼吁修缮赵州桥。后来因为历史原因,一直到年11月,赵州桥的修缮工程才开始。并对赵州桥重新测绘和考古发掘。于之后的三年,先后挖掘出土大小桥石多块。
拍摄于年
这些都是历朝历代维修换下来的桥体构件,经过拼合,较完整且有雕栏和铭记的石块包括:隋代饕餮栏板2块,隋代雕龙栏板7块,走马栏板1块,斗子卷叶栏板16块,雕凤栏板1块,石雕狮子两只,仰天石52块,唐到明代石碑、桥面石、“布施”栏板等多块。这些文物后来被收藏至国家博物馆中。
赵州桥石板
隋代建成时,赵州桥的雕刻装饰主要集中在桥中部每侧5块蛟龙栏板、6根蟠龙竹节望柱上,形成一个气势恢宏的群龙阵图。赵州桥上石刻的风格非常接近北齐的皇家石窟响堂山。
石质栏板的功能,是保护人车安全。因此栏板本身不能太薄,为了减轻对大石桥面的压力,栏板又不能太厚。所以我们看到栏板上的雕刻,均采用薄浮雕的技法。
国家博物馆的石板
国博这一块栏板的正面有两条龙分别从两边钻过石板冒出头来,相遇之下前脚互相推执,而龙头不能重叠,则雕刻成扭回头向后的姿态。龙身遍体雕刻鳞甲,头角峥嵘,力道十足,像是真的在蜿蜒移动。
赵州桥石栏板
赵州桥石栏板
龙的嘴部有三道弯曲,这是北朝龙首的特点,在邺城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龙首上,有几乎一样的造型。
赵州桥石栏板
龙身粗壮,眼睛炯炯有神地盯向前方,体现出大隋王朝国力此时处于蒸蒸日上的状态。这和明清时代的龙身体瘦得像条蛇,气象是完全不同的。宋代赵州刺史杜德源有诗赞曰:“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赵州桥石栏板
不仅雕刻精致,当年的石料选择也应该是非常考究的。国博展出的这块石栏板掉入河水中,经过这么多年的水流冲刷,淤泥腐蚀,现今看起来,雕刻纹路还是如此的清晰完整。似乎当年被路过的行人触摸出的包浆还留存在栏板上面一样。
赵州桥石栏板
写在最后:
从唐代贞元八年(年)到清代道光元年(年),赵州桥曾经得到过七八次修复。
而在年到年这段时间,赵州桥迎来了自己诞生以来最全面也是最彻底的一次修复工程。
关于赵州桥的这次全面彻底修复,几十年来一直争论不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赵州桥修复现场
一种观点认为,修复赵州桥应该“修旧如旧”,尽可能保留它原来的模样,就连修复技术也得沿用古代的工程技术手法。
年,梁思成(左)、莫宗江测绘赵州桥时的老照片
而赵州桥在修复过程中,采用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材料(比如为了防止漏水,加了两层防水亚麻布和三层沥青)。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赵州桥从结构到外表都焕然一新,已经不能算是当初的赵州桥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