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样 http://www.xftobacco.com/m/
他叫张金铎,是河北赵县丝弦名伶。风流倜傥的张金铎活了85岁,大约有六、七十年的光景是在村里唱丝弦戏。他人长得俊朗,瘦高个,白净脸,加之扮相古朴典雅,潇洒稳重,便有了些大家风范。金铎所在的村子,村名十分土气,叫泥沟村。泥沟村是个戏窝子,专唱丝弦。清末年间,村里出了个郝老鹏,不知从哪儿学的花脸行,他徒弟一大堆,仅用徒弟就能开戏。他最后一次在村南戏台子上唱戏,是被徒弟们架上去的,日本人来后,就没怎么见老先生唱戏了。郝老鹏戏班在当时很能赚钱,说盆满钵盈有点框外,但人人也能吃个肚儿圆。村里人看了眼热,纷纷把孩子送到郝老鹏这儿,不为别的,混口饭吃就行。久而久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了唱丝弦的,喜欢丝弦成了这个村一种独特的乡俗,而且,他们喜欢丝弦戏真切地喜欢到了骨子里。后来,坊间就有了“泥沟人不嫌臊,出门唱着丝弦调”的调侃,就有了“纺花织布唱秧歌,耪地扶犁哼丝弦”的俚语。那年头,方圆百里提起泥沟丝弦,真个是如雷贯耳,皓月当空!金铎从十五、六岁学戏,赶不上泥沟丝弦最辉煌的时期。他跟郝老鹏的徒弟张小椅学须生。一天,他正在师傅家学一出叫《张九成算卦》的戏。街门吱呀一声,走进来一位中年人,那中年人清清爽爽,二目有神,嗓音洪亮,气沉丹田:“张师兄在家吗!”“是凤祥师弟吧,快进来!进来!”进来的是小椅的同门师弟何凤祥。风祥,乳名狗旦,工小生,艺名“赵州红”,当时是石家庄丝弦剧团的台柱子。他有戏缘,出道儿早,赵州乡间曾有“看了何狗旦,三天不吃饭”的赞誉。何凤祥进了院落,没顾上与师兄寒暄,一眼便看到了身架优美的张金铎。“这后生是谁?”金铎近身一步,抱拳道:“师叔好。我叫张金铎,泥沟村的。”何凤祥点点头,把张金铎上上下下,左左右右打量了一番:“跟我走吧,到石家庄去唱戏。”就这样,金铎被何凤祥一眼看上,直接带到市丝弦剧团学戏。何凤祥人到中年膝下还没有子嗣,原本指望着金铎养老送终,就视他如己出,除了毫无保留地传道受业外,尽量让他吃好穿暖,还经常说些掏心窝子的体己话:“你跟着我,也不算是徒弟,也不算是干儿子,到时候我老了,你管管我就行了!”谁知,突如其来的“文革”,让金铎的命运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何凤祥受到冲击,其中一条罪名就是保护地主崽子张金铎。一天,师傅把金铎叫到身边,他那欲言又止的表情,让金铎心似针扎:“师傅,我还是回乡下去吧。”师徒洒泪而别。毕竟是乡下,村里的日子相对平静。喜欢唱戏的张金铎回到泥沟村,就入了村里的“农乐丝弦剧团”。那工夫,剧团的日子也不好过,逢有演出,演员们要凑些粉子钱,他拿不出钱,只好从家里偷些棉花和粮食交到团里。农闲时节,演出最忙,接戏的村子都要派20多辆胶皮大车来接箱接演员。泥沟丝弦戏没有剧本,全凭老师傅口传心记。金铎不识字,但记心好,演过的剧目如《康熙私访山东》《忠保国》《反洪洞》《下河东》《下陈州》《出庆阳》《金铃计》《金簪记》《花打朝》《煤山》等都装在了他的肚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