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赵县有这样一个民间传说,话说古时候,老人活满60岁就得活埋掉,有人不忍心活埋自己的父母,就建造了花甲墓。这种墓为圆顶,墓壁为圆形或八角、六角型,顶部留有一个方口,用来往下吊饭罐,每日由此将饭送入,什么时候地下的人归天,就将顶口封死。
大约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赵县好多村子都发现了传说中的“活人墓”。刘瑞学今年50多岁,是赵县赵州镇刘家庄村人。他小时候,村里有棵几百年树龄的古柏,树干很粗,两个人合抱不住,树身嶙峋,疙疙瘩瘩。相传柏树是明代成化年间翰林院刘姓学土亲手所植。在县志上是也有记载的。
柏树下是一片坟丘,入土的棺椁一层叠一层,不知道有多少年代了。有一年,生产队浇地,坍陷了个小坑,水咕咕的流下去,一直灌不满。队长说,错不了,又是一个“活人墓”。胆大的年轻人扛上铁锹,去挖那个下渗的水眼,一挖就有戏,掀开或砖或石的顶盖,是一个只容一人下去的砖砌的小洞口,下面是瓶子状深达几米的砖洞,卧砖到顶,洞底一侧,再挖一个侧洞,里面有土炕,碗碟、纺车什么的。这就是村里人所说的“活人墓”了。
相传,老人年满60岁,就会被送进地下墓室顾养天年,孝顺的孩子,会每天做好饭食,用绳子递下去,供养老人。不孝的子孙,送的饭食不及时,饥一顿饱一顿,老人家就只有早早呜呼哀哉了。
无独有偶。城东杨家郭村曾发现过七八座这样的墓。杨家郭是个有寨墙的村子,平原村庄有寨墙的不多,由此可见这个村庄的古老。
李兴国是杨家郭村人,50多岁。他小的时候,残存的寨墙顶有一两米宽,顶面又光又平。寨墙外侧是宽10-20米不等的水渠,渠底部距寨墙顶有20米高。寨墙前后种满了各种树,上部是沿着坡种的槐树、一棵挨一棵;下部是杂树灌木,水渠边是垂杨柳。
李兴国说,杨家郭与王家郭两村之间是孙家的坟地,有四五亩大。坟地里有十几个“活人墓”,保存完好的七八座。他小的时候,村里开展平坟运动,曾从一座墓里挖出一个棺椁,是穿绫罗绸缎的古代女子,衣服颜色很鲜艳,可惜一见空气风就碎了。李兴国说,他曾经下到“活人墓”里玩耍过。里面蓝砖砌墙,墓底为圆形,三米多深,摆着桌凳,墙上有龛,用来放长明灯,他认为是一些陪葬品。
70多岁的赵振和先生是南西章村人,南西章与百户庄村是邻村,两村赵姓人共一块坟地。他曾在赵家坟见过竖井式的“活人墓”,比水井直径大些,有侧洞。赵振和先生对民俗有研究,他认为根本不存在传说中的“活人墓”。所谓“活人墓”其实就是一种土葬形式,即土坑墓。自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一直流行,从地表向下掘一土坑作墓室,葬后用土填实。河北赵县这些发现的究竟是“活人墓”还是土坑墓?你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