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病的最好医院 http://pf.39.net/bdfyy/qsnbdf/150717/4658077.html

近年来影视界里掀起了一股“悬疑风”,各种悬疑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狄仁杰系列,钱雁秋执导的《神探狄仁杰》系列电视剧和徐克导演的狄仁杰系列电影堪称两大巅峰之作,在这股强劲的狄仁杰热催动下,广大群众对狄仁杰这位一千多年前的忠臣干才充满了无尽的溢美之词,甚至给他戴上了“东方福尔摩斯”的桂冠。拜影视剧所赐,狄仁杰和三国时的诸葛亮成了被影视剧神化最彻底的历史人物,我们所见所闻的都是神化的狄仁杰,历史上真实的狄仁杰反而被悄悄地隐藏到了幕后不为人知。今天,我们就试着走近一千年前那个绚烂时代,去探寻真实的一代神探狄仁杰。

一魂归北邙

洛阳市区东北十几里的邙山上有个名叫双碑凹的小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坐落在邙山岭上,村子南边几百米处有一段残破的夯土城墙时断时续匍匐在邙岭之上,这力就是年前的汉魏洛阳故城的外郭城北城墙的一段。在城墙和双碑凹村之间的麦田里有两通高大的石碑(其中一通已断为两截),石碑旁边有一座近年新建的碑亭,亭中有石碑一通,上书五个大字:

唐狄氏祖茔

这个地方几十年前曾出土过两个唐朝人的墓志,一个叫狄知逊,另一个叫狄谦谟,前者是神探狄仁杰的父亲,后者是狄仁杰的曾孙,这说明什么?

说明这片麦田在一千年前的唐代曾经是狄仁杰家族的祖茔,那么这里还有没有其他狄氏族人的墓葬呢?因为没有系统的考古发掘,这个问题还不好说,但在盛行“聚族而葬”的唐代,狄知逊和狄谦谟相隔几代人都葬到一起,足以说明包括狄仁杰在内的狄家人肯定也会归葬祖茔,这个问题的答案就留待将来的考古发掘吧。

二少年成名

唐太宗贞观四年(年),并州太原狄村。

狄府,一个男婴哇哇坠地,男婴的父亲就是上文提到的狄知逊,他给自己这个儿子取名狄仁杰,字怀英。狄知逊家也是世代官宦家族,他的父亲狄孝绪当时任尚书左丞,狄知逊后来也做到了夔州长史。

在这种家庭环境里长大的狄仁杰想不做官恐怕都难,何况小狄天资聪慧,聪明过人,学习也非常刻苦用功。关于他童年时的学习经历,新旧唐书都记载了一个小故事,说是有一次狄府死了一个门人,官差上门询问案情,逐一盘问,一帮小孩子都哆哆嗦嗦地老实回答问题,只有狄仁杰低着头看书,看都不看一眼,也不回话。官差很生气,就质问他为什么不配合调查?狄仁杰淡淡地说我正在书中和圣贤们讨论学习,哪有空搭理你这些俗人。

妥妥的宰相气度。

这么刻苦努力学习,考试简直就是手到擒来,狄仁杰不费吹灰之力便轻松考过了明经科(明经也是唐代科举考试的一种),通过考试的狄仁杰顺利上岸,成为体制内一名年轻的公务员,他被分配到离家乡五百公里外的汴州(今河南开封)做了汴州判佐(《新唐书》说是汴州参军),判佐是当时州衙判官的副职,而判官又是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等使的属员,这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类似于今天的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的角色。

虽然官小职微,但这毕竟是狄仁杰仕途的第一个职务,自然要认真对待。结果不成想狄仁杰到任没多久便和人产生了矛盾,被人恶意诬告陷害。事情闹到了汴州的上级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大人那里(对,我知道你想说什么,就是那位画《步辇图》的大画家),阎立本把狄仁杰叫去问话,结果一番交谈下来,阎立本拍案叫好,说小狄呀,老夫不会看走眼,你可谓是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呀。

阎立本觉得狄仁杰是个难得的人才,放在汴州写材料实在是暴殄天物,于是回去就上奏朝廷举荐狄仁杰为并州都督府法曹(法曹为负责司法的官员,类似于并州司法局副局长),电影《狄仁杰之神都龙王》里狄仁杰到大理寺报到时自称是阎立本举荐他来大理寺任职是不对的,阎立本举荐他的是并州法曹。

并州是狄仁杰的家乡,这下又回到家门口工作了,在并州法曹任上狄仁杰兢兢业业干了几年,声名鹊起,领导同事都对他交口称赞,狄仁杰崇高的人格魅力甚至征服了他的领导,并州长史蔺仁基和并州司马李孝廉素有积怨,听说了狄仁杰的感人事迹后都深受感动,从此摒弃前嫌,和好如初,团结一心开创并州工作的大好局面。

三京官岁月

在并州成绩斐然的狄仁杰很快便又收到了升迁的通知书,调往京城大理寺任寺丞(类似于今天的最高监察院副检察长),也就是《神都龙王》开头的那一幕。

狄仁杰到任后并没有忙着抓水怪龙王,而是埋头处理堆积如山的陈年旧案,一年时间里处理了人,无一错判,这水平不愧是第一神探。

仁杰,仪凤中为大理丞,周岁断滞狱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旧唐书-狄仁杰传》

仗义执言,秉公执法是狄仁杰最大的特点,为此甚至不惜顶撞皇帝。

有一次,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就是《神探狄仁杰2》崇州案的那位大将军权善才)一不留神砍了唐太宗昭陵的一株柏树,招致唐高宗的震怒,下旨处死权善才,结果诏书到了大理寺被狄仁杰驳回了。狄胖胖亲自去见高宗据理力争,说权善才于法罪不至死,不就是一株柏树嘛,罚点款就行了。他还引用了西汉文帝时的类似故事,有人盗窃高祖庙中的玉环,文帝大怒要灭小偷的三族,丞相张释之也是据理力争,说如果偷了高庙玉环就灭族,那假如有人挖了高祖长陵一抔土,又该如何处罚?文帝醒悟后只处死了小偷一人。

狄胖胖拿出这个典故那意思很明白了,陛下乃明君圣主,文帝都明白的道理难道陛下却不明白?

高宗一听这话,果然气消了一大半,下令赦免了权善才。

狄仁杰在京城长安的几年里先后在国家监委(侍御史)、财政部(度支郎中)任职,在做了几年京官后终于再次外放地方官,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刺史,这也是狄仁杰首次出任地方一把手的行政长官。

四边疆历练

宁州靠近吐蕃、突厥,是边远山区加边塞重镇,这里汉人和胡人杂居,管理难度可想而知。狄胖胖到任后,下大力气维护和谐的民族关系,努力使各族百姓和睦相处,安居乐业,民心大悦,百姓们深感狄公的恩德,凑钱立了一块德政碑颂扬狄仁杰的功绩。

俄转宁州刺史,抚和戎夏,人得欢心,郡人勒碑颂德。——《旧唐书-狄仁杰传》

朝廷派出的巡视组巡视陇右各州,带队的御史郭翰对大部分州的工作都非常不满,已经弹劾了好几个州的刺史了,等他气呼呼进入宁州境内,眼前的景象令他眼前一亮。

只见宁州各地一派安乐祥和,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淳朴,社会治安良好,路上遇到的百姓都对狄刺史赞不绝口,争先恐后诉说狄大人的恩德。郭翰大为感动,想不到在这偏远边塞还能遇到如此深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真是国之大幸呀。

郭翰对围观的百姓们说:乡亲们都回去吧,本官进入宁州境内一路所见所闻,已经了解狄刺史的政绩了,愿成狄公之美名,我们就不多留了,告辞了。

郭翰回京后上奏朝廷极力为狄仁杰美言,赞扬他在宁州的政绩,建议给他升官吧。

朝廷秉持爱惜人才的态度,征狄仁杰为冬官侍郎,迁江南巡抚使,狄仁杰就此离开了荒凉的大西北,此后至死狄仁杰都没有再回到大西北任职,也就是说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的凉州黑衣社案、崇州案应该都源自这段时期。

离开干旱荒凉的西北,来到湿润繁华的江南,一路上壮丽的山河景色开阔了狄仁杰的眼界,几年的边塞磨炼也使他更加的成熟老练。

五大起大落

江南吴、楚之俗多淫祠,狄仁杰到任后上奏毁弃一千七百所,只保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这是狄仁杰的第一次江南任职经历,《神探狄仁杰》里的邗沟覆船案、江州案应该都取材于这段时光。

狄仁杰在江南逗留的时间不长,毕竟只是巡视组的工作,很快便接到了新的任命,赴任豫州(唐代宗时避皇帝讳而改名蔡州,今河南上蔡)刺史。狄胖胖去的不是时候,正赶上李唐宗室越王李贞汝南起兵讨伐武则天失败,牵连到七百多人,加上他们的家属总共五千多人,这么多人全部都要处死,他人刚到豫州就被司刑使催着赶紧签字行刑。汝南是豫州辖区,爱管闲事的狄胖胖不能不管,他给武则天写了密信言辞哀切地说:臣想上奏折为他们求情,怕陛下怀疑臣为叛逆说话,可如果臣不说话,又怕伤了陛下垂怜苍生的圣心,这封信写好又撕毁,反复几次,臣辗转反侧,非常纠结。这些人不是真心要谋反,实在是一时糊涂,万望陛下宽恕他们的糊涂,法外施恩赦免他们的死罪。

狄胖胖这封密信打动了武则天那铁石心肠,居然真的赦免了这几千人的死罪,改为流放丰州(今内蒙古五原县,唐代四大流放地之一),从中原豫州到遥远的塞外丰州,这群大难不死的人要经过宁州,宁州百姓闻讯出城迎接这群远道而来的囚徒,宁州父老哭曰:是我们狄公救了你们的命啊!

在场所有人围住宁州父老当年为狄仁杰立的德政碑放声大哭,这群人到了丰州后感念狄公恩情,也在流放地立了一块德政碑纪念。

越王李贞叛乱后,宰相张光辅率兵平叛,事后纵兵大掠,还向豫州无休止地索要财物,狄胖胖忍无可忍,断然拒绝张光辅的无理要求,并强硬回怼张光辅的威胁,结果得罪了这位当朝宰相,回京后张光辅就参了狄胖胖一本,把他贬为复州(今湖北天门)刺史,后调回洛阳任洛州(今河南洛阳)司马。

武则天是个能知人,善用人的皇帝,她早就听说了狄仁杰的名字,一直没有机会一见,这次把他调回洛州不久便找机会召他进宫见驾,君臣二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的感觉。

不久,天授二年(年)九月,狄仁杰转地官侍郎、判尚书、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也就是宰相。这个官职我们在《神探狄仁杰》里经常听到,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狄仁杰才正式当上了宰相,而且并不是长期的,实际上狄胖胖曾两次为相,这是第一次。

当上宰相的狄胖胖树大招风,自然引来了不少嫉恨的目光,有人开始策划拉他下马,最好批倒批臭肉体消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长寿元年(年),武则天的宠臣,酷吏来俊臣首先发难,诬告陷害狄仁杰参与了李唐旧势力的谋反活动,并不由分说将其抓入大牢逼他招供。

阴险狡诈的来俊臣放出口风,只要承认谋反罪行就可以免死(鬼才信),脑瓜子极其聪明的狄胖胖将计就计,假意承认了谋反罪行,来俊臣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讯问。谁知这厮又要求狄胖胖咬出别人来,狄胖胖这次死活不干,并以头撞柱,血流满面,誓死不愿陷害他人。

后来狄胖胖趁来俊臣不备,偷偷写了伸冤密信塞入棉衣交给前来探监的儿子狄光远,让他设法交给武则天。武则天看到密信后大为震惊,于是召见狄胖胖,质问他为何要谋反?

狄胖胖嘿嘿一笑:臣当时如果不承认,今天就见不到陛下了。

狄胖胖虽然大难不死,但活罪难逃,在来俊臣等人的挑唆下,武则天还是把他贬出洛阳,外放江西彭泽做了县令。

《神探狄仁杰1》的剧情就从这里开始,剧情里一开始就说武则天天授元年(年),突厥使团进京议和,后来发生使团团灭的惊天大案,狄胖胖被紧急召回洛阳破案。实际上天授元年武则天刚登基称帝,废唐建周,那一年突厥并没有派使团,而是到六年后的万岁通天元年(年)默啜可汗才派使团进京为其女求婚,而这一年狄胖胖早就离开彭泽县,已经到魏州做刺史去了。

万岁通天元年(年)五月,营州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归诚州刺史孙万荣起兵反叛,攻陷营州(今辽宁朝阳),营州都督赵文翙阵亡。这件事就是《神探狄仁杰2》开篇的崇州案的来源,不过剧中将李尽忠、孙万荣叛乱放到了圣历二年(年),推迟了四年,而离狄胖胖病逝仅剩一年半时间。

武则天闻讯派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等二十八将讨伐,并改李尽忠为李尽灭,孙万荣为孙万斩。

八月,周军与李孙联军战于平州硖石谷(今河北迁安东北),周军大败,全军覆没。

十月,李尽忠病死,孙万荣成为叛军司令,继续与周军作战,叛军长驱直入攻陷瀛州(今河北河间)、冀州(今河北冀州),河北大震。危急关头武则天想到了远在彭泽钓鱼的狄胖胖,赶紧召他回京出任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阻挡契丹叛军的兵锋。

狄胖胖到任后,立即组织动员,成功挡住了契丹军的攻势,稳定了局面。但是孙万荣的主力依旧没有受到大的打击,仍在威胁武周的边境安全。

神功元年(年)三月,清边道总管王孝杰、苏宏晖率兵十七万大战孙万荣于东硖石谷,结果周军再次大败,苏宏晖临阵脱逃,王孝杰坠崖而死,又是全军覆没。《神探狄仁杰》剧中王孝杰没死,后来追随狄胖胖建功立业,这是编剧的自由发挥,实际真实的王孝杰阵亡于这次战役。

后来孙万荣又和默啜可汗勾结到一起,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联兵对抗武周朝廷。再后来这俩人玩了一把黑吃黑,默啜背后捅了孙万荣一刀,夺取了他的老巢新城。孙万荣军心大乱,周军趁机反攻,大破契丹军,孙万荣被部下杀死,至此持续了两年多的营州之乱彻底平定。

至于剧中提到的崇州和历史上的崇州好像不在一个地方,唐代的崇州在今天的辽宁朝阳西南,营州之乱、硖石谷之战也都发生在河北辽宁这一带,而剧中提到的崇州,包括贺兰山驿站以及剧中的地图,都显示是在西北宁夏一带,可以确定是杜撰的一个地方。

六经略河北

神功元年(年),从魏州刺史迁幽州都督任上的狄胖胖接到朝廷诏命,入朝为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这是他的第二次拜相,也是自来俊臣构陷入狱以来的东山再起。

圣历元年(年),突厥默啜可汗遣使到洛阳为自己女儿请婚,武则天决定派武承嗣的儿子淮阳王武延秀前往突厥迎娶默啜女儿,结果令武则天没想到的是此举不但举朝反对,甚至连默啜都大为不满。

武周朝廷群臣认为堂堂大周亲王不该迎娶夷狄女人为妃,带头反对的张柬之被震怒的武则天贬为合州刺史。而武延秀到达突厥后,默啜也没给他好脸色看,默啜说我女儿要嫁给李唐皇族,你是什么东西?

最后不但扣押了武延秀,还起兵南侵,从燕山一路打到赵州(今河北赵县),河北一片哗然。恼羞成怒的武则天决定派皇太子李显为河北道大元帅,率兵讨伐默啜,临行前夕太子因故不能离京,便改由狄胖胖出任河北道行军副元帅,代领大元帅事,武则天在洛阳亲自为大军饯行。

默啜听说狄胖胖领兵十万前来约架,知道惹不起这位神机妙算的神探,就下令杀掉抢掠来的一万多男女,全军从容退回塞外草原。狄仁杰领兵追了半天没追上,只好回军向女皇复命。

河北在这次突厥南侵中深受其害,百姓流离失所,百业凋敝,处处残破,遭受了重创。武则天索性将狄仁杰留在河北,出任河北道安抚大使,让他主持河北的战后恢复重建工作。《神探狄仁杰2》里的蛇灵故事灵感大概就来源于这个时期。

七天夺国老

河北的战后重建工作结束后,狄仁杰奉命回京出任内史(即唐朝的中书省中书令,光宅元年改中书省为凤阁,改中书令为内史)。

圣历三年(年),武则天驾临登封三阳宫,狄仁杰等朝臣一同前往,为奖励狄胖胖的功劳,女皇赐给他一座别墅,大致位于今天的邙山北麓,孟津县梁周寺村一带。

也就在这一年,狂热的佛教徒武则天准备在神都洛阳修建一座大佛铜像(电影《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故事即来源于此),预算大概要花费数百万钱,女皇想让天下所有的和尚尼姑每人每天拿出一钱,以助大佛早日修成。

狄胖胖再次跳出来反对,他给武则天上了一道洋洋洒洒的长文,指出这种做法的不妥之处,从他的言辞中不难看出狄仁杰对佛教的看法非常负面,有人甚至指出狄仁杰本人就是反佛派,不管狄仁杰对佛教的真实态度如何,这道奏折最终神奇地改变了武则天的主意,使她下令撤销了修建大佛的计划。

也就是说《通天帝国》里的大佛在历史上根本就没修成,被狄仁杰一篇文章给灭了。

从中也不难看出痴迷佛教的武则天居然为了狄仁杰而放弃修建大佛,这君臣俩的感情也真是难能可贵。

五月,武皇下诏改元久视元年。到了九月,李唐、武周朝的一代名臣,第一神探,内史狄仁杰病逝于洛阳,享年71岁。噩耗传来,武则天悲痛欲绝,亲自为其举哀,并废朝三日,追谥惠,赠文昌右相,以礼厚葬于邙山祖茔。中宗返正,追赠司空;睿宗又追封梁国公。

狄仁杰在世时常以为国荐才为己任,几十年里他先后为朝廷举荐了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能臣干吏,后来做到公卿者达数十人。狄仁杰的可贵之处在于既能和心狠手辣的武则天和谐相处,又设法搭救保护了一大批李唐旧臣,他所举荐的人后来大多都成了中兴李唐的功臣。到了狄仁杰晚年,武则天对他更是言听计从,每次召见都不称姓名,而是亲切地叫“国老”,甚至上朝都免除狄仁杰的跪拜之礼,武则天动情地说每次见国老跪拜,朕都心疼呀。

狄仁杰死后,武则天非常悲痛,哀叹道上天为何要夺走朕的国老?后来的日子里每当遇到难题,朝中无人能解决时,武则天都会想起可爱的狄胖胖,独自叹息:朝堂空矣……

狄仁杰死后仅仅五年,一代女皇武则天也紧随其后龙驭宾天了,享年82岁,葬陕西乾陵。

八魂归何处

狄仁杰死后归葬何处,千年后竟然也成了谜案,至少有四个地方都有所谓狄仁杰墓,其中陕西乾陵有一座狄仁杰陪葬墓,这个可以确定是衣冠冢。另外三处都位于洛阳,其中最出名的是白马寺山门外的狄梁公墓,再就是邙山上的双碑凹狄氏祖茔,最后是邙山北麓的梁周寺。

白马寺是洛阳热门旅游景区,每天前来游览的旅客络绎不绝,而这座狄梁公墓就位于山门右侧,一座青石围砌的墓冢,墓前有石碑一通,上书“狄梁公墓”。几乎所有经过的人都毫不迟疑地认定这就是一代神探狄仁杰的墓地。其实,这个结论下得为时过早了,因为武则天时期不只有狄仁杰一个梁国公哦,女皇的男宠,花和尚薛怀义也被封为梁国公,而且这个花和尚被赐死后尸体运回白马寺安葬,也就是说白马寺确实葬了一个梁国公,但不见得就是狄胖胖,也可能是一个淫僧哦。

薛怀义本名冯小宝,早年在洛阳街头卖老鼠药,后来因为高祖之女千金公主引荐得以进入宫中,成为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后来为了入宫方便,女皇就把冯小宝剃度变成了和尚,还是一代高僧,后来女皇嫌小宝出身寒微,便又煞费苦心地给他找了个显赫的身份,让他冒姓薛氏,改名怀义,封梁国公,并让自己女婿薛绍拜他为干爹(有点意思),一夜间飞黄腾达的薛怀义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气焰熏天,连武承嗣、武三思等武家勋贵都对他毕恭毕敬,甚至亲自为他牵马开路,可见武则天有多宠爱这个花和尚。

权势越来越大的薛怀义后来开始忘乎所以,干了很多违法之事,朝野上下怨声载道,武则天也对他逐渐生出厌恶之心,后来忍无可忍将他骗进宫处死,用马车拉着尸体送回白马寺安葬,这大概就是今天山门外的狄梁公墓的来历了吧。

白马寺的狄墓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证据也越来越充足,而且狄仁杰是个反佛之人,怎么可能会葬在白马寺的门口?另外在盛行“聚族而葬”的唐代,人死后基本都要葬入祖坟,很少会单独葬一处,狄仁杰的祖坟就在离白马寺只有几里地的邙山上,怎么会舍祖坟不入而选择葬到他反感的佛寺门口?

这毫无道理可言。

狄仁杰祖坟所在地是一个叫双碑凹的村子,位于邙山南麓,已经出土了狄仁杰父亲和曾孙等人的墓志,经考古发掘证实这里就是狄仁杰的祖茔所在,那么我大胆猜测狄仁杰极有可能也葬在这里,关键是找到狄仁杰的墓志,不过目前看难度很大,因为邙山上过去盗墓猖獗,即便狄仁杰墓真在这里,只怕也早被盗光了,想找到证据不容易。

总的来说,双碑凹狄氏祖茔是可能性最高的,也是近年来考古界比较认同的观点。

最后一个梁周寺本是武皇赐给狄仁杰的别墅所在地,在邙山北麓,离黄河不远,狄仁杰死后这座别墅改成了寺庙,取名梁周寺,梁就是狄仁杰的封爵,周就是当时的国号,梁周放在一起绝对是莫大的尊荣。旧时传说村里有狄仁杰墓,还留有“梁桥残雪”的景观,这种说法主要来源于清代主编的《孟津县志》,没有看到其他的旁证,尚需更多证据支持。

九结语

不管狄仁杰真身葬在何处,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那忧国忧民,明察秋毫,刚直不阿,秉公执法的精神借助现代影视剧为广大国人所熟知,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狄仁杰热”,我认为这是好事。我们喜欢影视剧里那个笑容可掬,喜欢转圈圈的狄胖胖,也喜欢历史上那个一身正气,为民请命,公忠体国的狄梁公。

一千多年来狄公的精神光芒永远照耀着一代代国人走向未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