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随着纪录片《中山国》的热播和日前在法国国际阳光纪录片节的亮相,由央视译制的《中山国》英文版也即将通过央视国际频道向全球播出。目前已有近6亿观众观看了纪录片,全国各地的观众都对中山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不断向我们提出各种问题。这其中有很多都是学生,跨越了小学中学到大学各个阶段。7、8月正值暑假期间,为深入普及中山国相关历史知识,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中山国古城遗址管理处、中山国王陵陈列馆共同策划了此次“中山国历史文化讲座”。本次讲座共分10期,特邀历史、考古、文博等方面专家为学术指导,希望不仅能够让学生们对中山国有充分的了解,也能够让全社会对中山国历史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

灵山马嘶鸣,故国正晚秋。

援兵早无调,壮士肉成丘。

杀敌情如昨,求援无书修。

江山频指点,悲歌动地愁。

杀声催暮景,妇孺亦无留。

骏马夸无匹,国破家何求。

清谈曾误国,战死竟何由。

千乘已无憾,干戈仍未休。

——张志平

千乘已无憾,干戈仍未休

——中山国的军队与战争

(中山国历史文化讲座第七期)

从公元前年“中山”第一次出现在史籍上,到它在公元前年亡于赵国,前后历经余年。如果根据西北大学段连勤教授《鲜虞及鲜虞中山国早期历史初探》中所讲,以中山国的前身白狄鲜虞从公元前年见于史乘,到公元前年赵灭中山为起始点,鲜虞中山的历史首尾则可达到年。在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征伐不断,鲜虞及鲜虞中山国几百年的国史就是一部跌宕起伏的战争史。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关于中山国军事与战争上的一些问题。

千乘与万乘

乘(shèng),是先秦时期军队中车兵的编制单位。一般一乘轻车,车上甲士3人(御者、车左、车右),车下步卒72人,共75人,分编为3两,车上每名甲士各领1两。重车另配25人,一乘为人。5乘为一旅,5旅为一师,5师为一军。

《战国策·中山策》记载“中山千乘之国也”,那么中山最少有甲士人,步卒人。《韩非子》中记载中山相邦出使赵国,护送的兵力为百乘,即甲士人,步卒人。这样的规模在当时来说非常浩大,也非常少见。

中山国的军队是如何构成的?

《鲜虞中山国史》第五章专门阐述了中山国的军事。作者分析中山国军队包含步兵、车兵、骑兵、舟兵四个兵种。

中山国地处太行山东麓,多丘陵,较适宜步兵作战。中山国军队历史上几次亡国,正是凭借大规模的步兵才能够进入太行深山,凭借地势优势几次复国反击。中山国王墓M1(王厝墓)二号车马坑也出土了弩机等兵器,弩机属于步兵兵器,这说明中山国有经过严格训练专门使用弩的步兵。

中山王厝墓二号车马坑出土铜弩机

最晚从商代晚期开始,中国就已经使用战车作战。春秋时期,车战达到极盛时期。战国时代开始,步兵开始兴起,但大多数国家仍保有一定数量的车兵。在中山国疆域范围内地势平坦的地区,仍能够发挥车兵的作战优势。中山王墓M1、M6都出土了专门用于作战的战车和完备的车战兵器装备,反映了中山国车兵的规模。

中山王厝墓二号车马坑平面图

战国时期车兵逐渐式微,但取代车兵的并非步兵,而是骑兵。骑兵不但兼有车兵迅疾、猛的特点,而且灵活,较少受地形限制。鲜虞中山出身游牧民族,骑射是刻字骨子里的习俗。中山王墓M1(王厝墓)、M1的陪葬墓、M3(中山王族墓)都曾出土玉韘(shè),即扳指。中山贵族甚至中山王的侍妾都擅长射箭技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主要就是为了击败中山,可见中山国的骑兵也应该是比较强大的,因此赵武灵王才要以敌之长,补己之短。

中山王厝墓一号陪葬墓出土玉韘(shè)

中山王厝墓葬船坑的发掘,为中山国舟兵增添了部分实物资料。葬船坑南室东南并列3只大船,南北各有一条小船。北室因盗掘,只能推测可能曾放置有更大的主船。葬船坑中的船性质为供国王使用的游船,并非作战用。根据考古报告显示,中山国都城南面为水门,紧邻滹沱河,敌军无法从南面进攻。当时中山国疆域范围内河流湖泊众多,水路交通从都城到中山国疆域内其他地区都非常便利。曾经的“引水围鄗”事件也可从侧面说明中山国军队在水战上的优势,《鲜虞中山国史》推测中山国军队中有一定数量的舟兵,但在军队构成中所占比例很小。

虽然中山国军队已存在四个兵种,但在实际作战中,应仍是以步兵配和车兵为主要作战方式,骑兵、舟兵属于新兴兵种,数量较少,主要起辅助作用。

鲜虞中山国经历过哪些重大战争?

在早期鲜虞中山国时期,鲜虞中山人的主要对手是晋国。当时晋国是中原华夏地区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鲜虞与晋国有多次交战。公元前年,鲜虞曾与晋国大战于平中,俘虏了晋国大将观虎。在公元前年,齐国、卫国向鲜虞求援,鲁国、齐国、鲜虞军队一同进攻晋国的韩、赵、魏、智四卿,此战中,鲜虞攻占了棘蒲(今河北省赵县),将自己的疆域范围向南大大扩展。

纪录片《中山国》情景再现:鲜虞人俘虏晋国大将观虎

公元前年,与韩、赵共同瓜分了晋国的魏侯,派遣乐羊攻打中山。此时的魏国是战国时期最早实行变法的国家,军事力量和国力都很强大,然而这样的魏军攻打中山,还要“三年而拔之”。这次战争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在中国战争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山国军事力量之强。

纪录片《中山国》情景再现:火烧楸山

公元前年前后,中山桓公一举复国,处于燕南赵北的夹缝之中,与两国多次交战。《战国策》曾载:“昔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比胜。”

公元前年,齐国和魏国共同攻打赵国,中山国趁势攻打赵国的鄗邑,引槐水灌鄗邑,迫使赵军龟缩在城中,这就是让赵国深以为耻的“引水围鄗”事件。《史记·赵世家》中记载“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

公元前年,中山国参与了“五国相王”,与魏、韩、赵、燕相互称王。此时的中山国可谓“错处六国之间,纵横捭阖,交相控引,争衡天下”。

公元前年,燕国内乱,中山王厝趁机出兵伐燕,根据平山县王厝墓出土的中山王鼎铭记载,此次伐燕“方数百里,列城数十”,夺得了燕国大片土地,强盛一时。

纪录片《中山国》情景再现:能征善战的中山将士成功挫败赵、燕两国的南北夹攻

然而随着中山国内政外交的不当,从公元前年起,赵国趁机开始了对中山国连年不断地进攻。此时的赵国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国力、军力都已跃居战国时期数一数二的强国行列。在赵国持续的军事打击下,中山国以千乘之国之军力抵挡万乘之国的全力进攻,鏖战十余年,终告亡国,谱写了一曲属于中山人的慷慨悲歌。

专家点评

张志平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纪录片《中山国》总策划、总撰稿。

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开始,由于气候的变化,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包括狄族,就已开始向东方迁徙。狄族在秦、晋的轮番夹击中,左冲右突,寻找栖身之地。先晋北、五台、晋中顽强生存余年后,先后越过太行山的各个隘口来到太行山脚下的燕南赵北扎下根来。因为这一带是周天子的“未封地”。但他们持有周天子赐封的青铜中山侯钺,上面的铭文证明,周天子封中山为“侯”,称王建国是以后的事了。这个“中山侯”,就应该是中山国的奠基人。中山国的死敌始终是晋,尔后是赵魏。三晋没分家前全力攻中山,但初战也用了整整七年的时间。都城陷落了,但狄族的有生力量却撤到了太行山深处蛰伏了起来。赵、魏、韩分家后,哥仨斗的死去活来,但在对付中山的问题上却高度一致。公光前年,赵让道于魏让乐羊攻中山,也用了三年的时间。仅仅过了二十多年,中山又奋起复国,此次选址平山,在燕赵齐之间顽强生存,江山一续八十多年。看来,争雄天下,“天时、地利、人和”中选哪里做首都很重要。中山国在唐县初立,后定州。其在太行山东部两次被灭,三次复国,终定都平山。其间历史起伏宕荡,百曲千折。众多历史人物如赵襄子、魏文侯、中山文公、武公、桓公、成公、厝、阴姬、江姬、妾恣,乐羊、乐舒,李悝、司马赒、白圭、公孙衍、齐威王、赵武灵王、李疵等轮番上阵,极尽表演。中山,从边陲之地走来,在刀丛血刃中死去,在烽火狼烟中厮杀,经历了多少苦难,演绎了多少传奇。历史己经走远,精神永远不屈。中山国,悲歌慷慨,云黄更迭,坚强不死,英雄本色!“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皇三帝神圣事,骗过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屐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毛泽东诗句)

参考书目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厝墓——战国中山国国王之墓》(上、下)段连勤《北狄族与中山国》何艳杰、曹迎春等合著《鲜虞中山国史》大型历史纪录片《中山国》专家访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2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