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的日子,总是看到国内“迟到”的新闻。昨晚映入眼帘的一则消息:“8月6日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建宁德屏南万安桥突发大火。火情于22时45分被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8月7日上午,北京青年报记者从当地获悉,因为桥体都是木质结构,大部分已经被烧毁,只剩下部分非木质结构,桥墩还存在。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现场进行事故调查。”
公开资料显示,万安桥又称龙江公济桥、彩虹桥,位于福建省屏南县长桥镇长桥村,桥长98.2米,宽4.7米,是现存全国最长的木拱廊桥。该桥舟形墩,不等跨,最短拱跨为10.6米,最长拱跨为15.2米。桥屋38开间、用柱根,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两侧设木凳。
据记载,该桥始建于宋朝,距今已有多年历史,清康熙四十七年遭火焚,乾隆七年(年)重建,后历代都有修葺,年再度重建。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世界历史中,像一颗明珠一样熠熠生光。古代中国在很多艺术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创造力。中国的陶瓷,胎薄如纸,胎色如雪;中国的书画,笔走龙蛇,风骨峭峻。而中国古代建筑也是中国的一绝。从故宫到大雁塔,从苏州园林到颐和园,甚至是在历史中被毁坏的圆明园,都能从中体会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智慧和对美的追求。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桥是一种很特殊的建筑,它的实用价值往往遮住了它的艺术价值。它扮演着一个默默无闻的角色,承载着人们给予它的重量,为人们提供便利,用自己的方式见证着时代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
虽然万安桥不在我国古代遗留的十大名桥之列,但是笔者认为万安桥在我国古代桥梁建筑科学技术史上也极具重要价值。我国古代留下的著名桥梁已经不多了。笔者曾经出行到访过的国内著名桥梁有:
一是位于北京广安门西南10千米。建于年的卢沟桥,是一座联拱石桥,长约米,有根望柱,每个柱子上都雕着狮子。二是位于广东潮洲东门外的广济桥,是我国古代一座交通、商用综合性桥梁,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开关活动式大石桥。三是位于杨州瘦西湖内的五亭桥。桥基为12条青石砌成大小不同的桥墩;桥身为拱卷形,由3种不同的卷洞联合,共15孔,孔孔相通,亭亭之间的廊相连。四是位于福建晋江安海镇的安平桥。桥面由7条大石板铺成,桥头有六角五层砖构宋塔一座,为中国古代最大的梁式石桥,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五是位于河北赵县的河上的赵州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面宽10米,两侧42块模仿板上刻有龙兽状浮雕。六是位于山西太原市晋祠内的十字桥。桥梁为十字形。全桥由34根铁青八角石支撑,柱顶有柏木斗拱与纵、横梁连接,上铺十字桥面。七是位于广西三江县程阳村边林溪河上的风雨桥。为石墩木面瓦顶结构。桥上建塔形楼亭5座,可避风雨。整座桥梁不用一根铁钉,精致牢固。八是位于四川泸定县的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全长米,宽3米,由13根碗口粗的铁链系在两岸的悬崖峭壁上。其中9根并排着的铁链上面铺有木板,就是桥面,另外各2根在桥面两侧,就是扶手。每根铁链重约千克。九是位于河北东陵顺治帝孝陵神道上的五音桥。桥面两侧装有方解石栏板块,敲击能发出奇妙的声音。十是位于北京颐和园的玉带桥。用白石建成,拱圈为蛋尖形,桥面呈双向反弯曲。桥身用汉白玉雕砌,两侧雕刻精美的白色栏板和望柱。有“海上仙岛”美称。
因为笔者年轻时曾在河北赵县基层锻炼半年,下面重点铺陈介绍历经千年风霜的桥梁——赵州桥逸事。
赵州桥也称为安济桥,被人们所熟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上学时会学到一篇关于赵州桥的文章,而从文章中,就能体会到赵州桥那独特的魅力。历经年沧桑变幻的赵州桥,曾经多次损坏,几经修缮才得以维持到今天。但是在很久前的一次修缮中,传说赵州桥“消失”了,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说起赵州桥,就不得不提它的建造者李春。关于李春史书上并无太多的详细的记载,只能依靠他付出心血的赵州桥窥探一二。在建造赵州桥时,李春不但设计独特,而且科学合理。他采用圆弧形,可以方便路人通过,有别于之前形式优美却不便车马通行的半圆形。通过采用敞肩拱,李春不但使得桥梁本身更加稳定合理,而且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这种敞肩圆弧拱形式结构,比西方早了余年。李春还做到了选址科学合理,选取以粗砂为根基的地方建造桥梁,不仅提升了承重能力,更加强了桥梁自身稳定性。而正是李春种种合理并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使得赵州桥不仅具有极好的实用价值,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艺术价值。李春可以说是中国,甚至世界建筑史上第一位桥梁专家,而他所建造的赵州桥也是世界现存桥梁中时间最久、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石拱桥。
即使是这样的桥梁,也不可能永远不被损害,赵州桥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修缮。据史料记载,赵州桥的第一次修缮是在唐朝贞元八年(公元年),此时赵州桥已经经历了年的岁月。因为大水冲坏了桥一侧的金刚墙,使得小拱有崩裂的现象,于是用补石重砌的办法,成功修复了赵州桥,并保持原貌。第二次修缮是在宋代,此时的赵州桥出现了侧倾的现象,在众多工匠的努力下,将其扶正复原。之后又经历明朝四次修缮,清朝一次修缮,赵州桥才得以保存到近代。
在年,梁思成先生对赵州桥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记录。在考察过程中,梁思成先生发现了赵州桥存在不小的损坏,建议当时的政府对其进行修复,奈何石沉大海,没有音信。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赵州桥的修复工作才落到实处。
在经过前期一系列详尽的考察测绘之后,多个部门进行商讨,最终决定采用原来的护拱石、钩石、腰铁、铁拉杆和收分五种做法,并加入当时先进的工业技术,使其更加安全和长久。在年,赵州桥修缮工程开始施工,于年,赵州桥修缮完成。
那为什么当地人传说赵州桥“消失”了呢?原因就在于,由于赵州桥年代太久,能够使用的旧材料不多,再加上使用了众多现代工艺,这几乎是对赵州桥的重建。现代工艺重现了赵州桥的原貌,却不再承载它曾经的历史,而这也让历史中的赵州桥消失了,剩下了是一座“崭新”的桥梁。在年,曾经考察过赵州桥的梁思成先生就对这样的修缮结果不满意,并向有关部门表达自己的意见。他认为对古文物建筑的现代翻新是对其历史和艺术价值的严重损害。赵州桥的翻新,成为他心目中的一个遗憾。
无独有偶,也出现在河北大地一大憾事。河北沧州地区,曾有一个重达32吨的铁狮子,它长约6.2米,高约5.4米,宽约2.9米,当地百姓一般将其称为镇海吼。这个东西保存了多年,是很有传奇色彩的大型文物,根据相关资料记载,这个镇海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年。它身披障泥,肩负巨大莲花座,看起来相当威武。镇海吼身上的毛发,呈波浪状或卷曲状,它们披垂至颈部。镇海吼的胸前和臀部,还飘有束带。值得一提的是,镇海吼内部还有许多文字,它们是由隶书铸造而成的金刚经文,有着很高的书法价值和考古价值。公元19世纪以前,这个镇海吼一直站立在泥土中。清朝嘉庆年间,镇海吼因为大风倒在了地上。
因为过于沉重的缘故,当地百姓一直没有把它扶起来。直到年,镇海吼才因为朝廷的介入,被人重新立起来。
因为之前一直歪倒在地上,镇海吼的下颚和腹部以及尾部,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损坏。不过,这样的损坏,并没有影响镇海吼的大体构造,它看起来仍像之前那样威风凛凛。20世纪50年代,沧州地区发生了一次严重的洪涝灾害,镇海吼的腿部,在阴雨不断的天气中,被连续泡了几个月。镇海吼是个铁器,它的身躯因为雨水的侵蚀,变得越来越残破。年,沧州文物部门在苏联专家的建议下,为镇海吼建立了一个八角亭。
文物部门建立八角亭的主要目标,是把镇海吼严密地保护起来,避免它再被雨水侵蚀,结果这个八角亭反而加重了镇海吼的腐蚀程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镇海吼所在的位置,正好处于低洼区,这里的积水,不能快速蒸发扩散,以至于八角亭所在的区域,不仅长期潮湿,温度也一直比较高。在这种环境中,镇海吼的身躯,确实容易遭到腐蚀。可惜的是,沧州地区的文物专家,并没有及时发现这个情况。直到年,他们才因为发现八角亭的弊端,把它彻底拆掉。可惜的是,镇海吼的身躯,已经因为环境的腐蚀,变得非常残破了。年,沧州地区的文物专家,又做了一个令人颇为无语的事情。他们认为,镇海吼的脚,长期陷于土中,容易再次被雨水侵蚀。为避免再发生同样的问题,专家们在镇海吼北边新建了一个高约两米的隔水台座。为了把镇海吼转移到这个隔水台座上,专家们动用了大型的吊车,结果因为吊装出现问题,导致镇海吼的下巴、尾部,左后足和右前足完全破损。
长话短说从20世纪50年代初次维护算起,到年结束,沧州地区的文物专家,先后4次对镇海吼进行保护。结果不仅没有延长镇海吼的“寿命”,反而因为各种原因,导致镇海吼的损害程度不断加剧。
最终,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决定把沧州镇海吼的保护工作,列入科研项目。可惜的是,这个已经保存了上千年的镇海吼,最后还是因为破损过于严重,失去了曾经的雄姿。
随着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许多中国伟大的建筑艺术结晶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里,只能通过历史留下的只言片语,才能窥探到它们的风采。为了减少这种遗憾,国家对于文物的保护和修复是必不可少的,只是采取的方式,是否还有待商榷。应当避免像沧州镇海吼和赵州桥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安济桥》杜德源(宋)
驾石飞梁尽一虹,苍龙惊蛰背磨空。
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
云吐月轮高拱北,雨添春色去朝东。
休夸世俗遗仙迹,自古神丁役此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