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通桥东西横跨于赵县县城西门外的清水河上,建于唐代宗永泰初年(年),比赵州桥晚了约年,其结构形式、艺术风格与赵州桥非常相似,只是体形较小,所以俗称为“小石桥”。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通桥是一座单孔敞肩弧形坦拱石桥。桥面长34.53米,桥中部宽7.26米,东西两端宽度分别为8.03米和7.97米。主拱券由20道独立的单券并列砌筑而成,主拱跨度23.48米,净矢高5.14米。主拱肩部两端分别伏设两个副拱,副拱券亦由20道独立的单券并列砌筑而成。大副拱跨径2.79米,净矢高0.7米;小副拱跨径1.8米,净矢高0.9米。桥面设3%的纵坡,弧度很小,近于水平,便于车辆通行。

人们把永通桥和赵州桥并称“奇迹”“伯仲”,是名副其实的“姊妹桥”。永通桥虽然体形较小,但它的小拱与赵州桥的大拱相比,不但节省石料,而且更能减轻桥基负担,且有利于排泄洪水。桥面近于水平,便与车辆通行,且把桥面石雕刻出间距均等的水平钻纹,具有防滑功效。栏板的两端都承于方垫石上,既增强了栏板轻巧俊美的效果,又有利于排除桥面积水。小拱与大拱幅度之比大于赵州桥,更利于宣泄洪水。减轻洪水的水平推力,增加了安全系数。

永通桥承袭了赵州桥的优点,又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是我国古代桥梁中的杰作。桥型构造空灵,大小拱相配,轮廓清晰,线条柔和,雄伟中显出秀逸轻盈。同时永通桥在桥梁的装饰方面也具有很深的造诣,在各小拱的撞券石上都雕有河神像。北面东端小碹墩上浮雕飞马,西端碹面上浮雕游鱼。这些石雕,刻工精细,神态兼备。桥面两侧的栏板形式分为两类:一类以驼峰托斗,蜀柱、力士承托寻杖,华板通长无格,明显保留了宋代以前的手法;另一类以荷叶墩代斗子蜀柱,华板分两格,属于明清艺术风格。栏板雕刻内容丰富,有民国神话故事、奇禽异兽、花卉等图案。雕刻手法独特,具有浓厚民族艺术风格,民间素有“大石桥看功劳,小石桥看花草”之说。人物图案多为历史故事: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俞伯牙舟中鼓琴,钟子期在山上挑柴驻足恭听,画面生动细腻;有关于灞陵桥挑袍图,曹操率众将送别关羽,关羽立马灞陵桥上,双手持青龙偃月刀挑起曹操的赠袍。

桥面望柱有四种雕刻形式,即狮子望柱、双宝珠望柱、单宝珠望柱和莲花盆望柱。莲花盆望柱柱头雕有方形莲花盆,盆的平面上浮雕着“牡丹花枝”“鲤鱼戏水”“猫戏绣球”等图案,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实属一奇。

桥面两侧的帽石雕有团莲,极富有装饰性。桥身上雕有吸水兽、游鱼、河神头像、麒麟、飞马等图案。桥基南北两面的金刚墙上,各浮雕一副神话故事图案,共有四副,其中有“太阳神”“仙人骑鱼”“麒麟”“飞天”等,这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永通桥自唐代建成以来,经过多次修缮,现存的资料就有六次大的修缮。

赵州一地汇聚了诸多古桥梁建筑的精华。除赵州桥、永通桥外,还有济美桥、永济桥、沙河店古桥等,而埋藏于地下的范庄古石桥尚未揭示其真正面貌。赵州好似一个收藏丰富的古石桥博物馆,述说着这里曾经的水陆通衢和岁月沧桑。

原标题:《赵州国保之永通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44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