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禅寺柏林禅寺,坐落于赵县县城东南角,始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距今已有年历史。唐代以前称观音院,南宋时改名永安院,金元更名为柏林禅院,自明代起称为柏林禅寺。▉古塔映雪柏林禅寺史称“畿内名刹”“古佛道场”,在我国佛教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史料记载,唐代玄奘法师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晚唐时期,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逐渐形成了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遂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及至金代,禅宗式微,律宗日盛,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后至元代,禅宗又盛,柏林禅院逐渐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柏林禅寺逐渐呈鼎盛态势。但自清末以来,柏林禅寺屡遭破坏,所遗古建筑逐渐被毁。清代以前,柏林禅寺内建筑保存基本完好,南北纵列摩尼殿、毗卢殿、大慈天王殿、金刚殿、山门等五座大殿,并有前后阁、十方禅院、观音堂、将军庙等众多古建筑,古柏森森,碑碣林立。相传大殿内存有“文武水”壁画,为唐代画师吴道子所作,画工极为精妙,水势波涛汹涌,人们走入大殿时会有被大水淹没的感觉,民间有“赵州水,曲阳鬼”的说法形容其生动逼真之态。柏林寺塔柏林寺塔即真际禅师塔,全称为“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元代天历三年(年),为纪念晚唐高僧从谂禅师而建。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柏林寺塔从谂禅师是禅宗六祖惠能之后的第四代传人,80岁时行脚赵州,被众僧迎入观音院驻锡,凡四十年,开创了赵州禅风,“庭前柏树子”“狗子无佛性”“吃茶去”等公案影响了后世一千多年。唐昭宗乾宁四年(年),从谂禅师圆寂,寿高岁,唐昭宗谥封他为“真际禅师”。柏林寺塔为砖木结构的密檐式实心塔,平面呈八角,共七级,高28.3米。此塔设计精巧,斗拱宏大,高耸巍峨,雕琢精细,是我国古塔的代表性建筑。清末以来,柏林禅寺日渐衰落,年文物普查时,寺内仅存摩尼殿、大慈天王殿、柏林寺塔及二十余棵古柏。20世纪60年代的,摩尼殿、大慈天王殿先后坍塌拆除,殿宇无存。20世纪80年代以来,柏林禅寺得以重建,普光明殿、钟鼓楼、观音殿、藏经楼、禅堂、怀云楼、开山楼、会贤楼、指月楼、云水楼、香积楼、古佛庵、关房、佛学院、文殊阁、普贤楼、万佛楼等建筑相继建成,千年古刹重新焕发生机。编辑:罗东郭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