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赵县 >> 赵县简介 >> 赵州桥是怎么建成的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www.weidumeiye.com/m/

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河畔,距今约年(公元-年)大业年间(公元-年),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古代敞肩石拱桥,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年-年建于隋朝,赵州桥至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为中国桥梁建设开辟了一个新的局面。年度石家庄十大城市名片之一。

那么,赵州桥是怎么建成的呢?

首先,仔细地调查了海河及其两岸的地质情况,选择在两岸较平坦的砂石上,用5层石条砌成高1.56米的桥台作为桥基。这次调查是由中国科学院自然史系等四个单位组成的联合调查。事实上,早在年,梁思成先生就对这一结果表示怀疑,他在调查报告中写道:“在券下面大约70~81厘米的河床下,发现了支承于券下面的石壁。石头共有五层,共高1.58米,每层略高于上出,下层没有牢固的地基,只是金刚墙,不是水冲水而用的金刚墙,而是用来防止水流冲刷而成。因为再下30~40厘米就可以看到水了,所以除非大规模挖掘,也不能达到我们根据学理推测的大座桥基的位置。”但是赵州桥的确是建在这样一个桥基上。而且李春现场选择了附近州县生产的质地硬青灰色砂石,顺桥向纵向砌筑,共28道1.03米厚的拱券。为了加强拱券之间的横向联结,李春采用上宽下窄、略带“收分”的方法,从桥的两端一直到桥顶,从最宽9.6米收缩到9米,以加强大桥的稳定性。另外,为了增加拱券的横向连结,李春将5根铁棒均匀地沿着桥宽方向在主券上,每隔28道拱券,每一根的两端都有半圆的杆头露在石外,夹紧28拱。拱石间还穿插着腰形铁柱,使拱与拱之间紧靠,极大地提高了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这些措施,将大桥整体连接起来,从而提高了大桥的整体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增强桥体的强度,李春还采用拱石、勾石在桥体外保护拱。

根据以往的经验,大跨桥梁一般选择半圆拱,但其拱顶较高,不仅车马行人过桥困难,而且增加了施工风险。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李春和工匠们创造性地采用了圆弧拱形拱形,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拱高仅为7.23米,拱高与跨度的比值约为1:5左右,这样就达到了低桥面和大跨度的双重目的,而且还具有用料省大等优点。

不仅是这样,李春还对拱肩做了一大改进,将以前桥上的实肩拱变成了敞肩拱,也就是在大拱的两端都有两个小拱。该大拱加小拱的敞肩拱形不仅能提高泄洪能力,还能减轻洪水对桥梁的冲击。根据计算,四个小拱形增加了约16%的过水面积。节约了大量的土石材料,减轻桥身自重,从而降低桥台、桥基的竖向压力和水平推力,增加稳定。

赵州桥的单孔设计也是中国桥梁史上史无前例的成就。中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中,较长的桥梁多采用孔洞形式,因此每座孔跨度小,坡度平缓,易于建造。然而,多孔桥梁的桥墩较多,对船艇航行不利,也阻碍了泄洪。为此,李春在设计大桥时,采用了单孔长跨的形式,在河心上没有设置墩台,使石拱石跨径达到37米。

7月,赵州桥首次修复,唐贞元八年(年)。建桥年,因大水冲刷桥北西侧的金刚墙,桥台下沉,使排(小拱)出现了一条斜坡崩裂现象,用补石重砌法,恢复桥北西侧的金刚墙。明万历二十五年(年)秋,赵州桥进行了第六次修缮。多年汽车滚压,造成桥面破损,秋冬完工。

一九五八年,全部修复完成了赵州桥的第八次修复工程。这次修复工作是对赵州桥的全面测量和修整,整个工程用原来的拱石、钩石、腰铁、铁拉杆和收分五种作法,并在桥面上加了二粘三油防水层,防止漏水现象发生。桥上所有栏板,望术均为早期样式新式。

扩展:

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流传于河北赵县,传说中的鲁班在赵州(现在的赵县)河上一夜架起了一座桥,轰动了周围的州衙门,传说是鲁班在赵州(现在的赵县)上一夜有个桥头堡。张老倒骑着驴子,拿着载着太阳、月亮的小驴子,柴王爷推着一辆载着“五岳名山”的小车,刚一上桥,桥就摇晃起来。Ruban急忙跳上桥下,举起右手托着桥。因鲁班用力过大,大桥东拱圈下便留下了他的手印;桥上也因此留下了驴蹄印、车道沟、柴王爷跌倒时留下的一个膝印和一张小圆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