邃古真人郝祖诰
志心皈命礼
静穆修真,澄虚悟道。少精周易,隐迹卜筮之中;长遇重阳,猛省回头之示。穷年默坐认为功,而水火之倒置早就。对人不语认为养,而龙虎之会集已成。缘秘语之能参,乃累功之克证。高风安闲,遗范无边。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全真翼教,广宁恬然上仙,邃古澄悟天尊。
志心称念邃古澄悟天尊,难以想象积德行善。
郝祖,全名郝大通,字太古,山东宁海人,号广宁。金熙宗天眷三年正月初三生。初名璘,号恬然,世为宦族。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言其少孤,事母至孝,有出尘修真之志,好读易,晓卜筮,梦神人示以周易秘义,由是洞晓阴阳律历卜巫术。厌纷华而乐淡薄,隐德于卜筮之中。
郝祖少精周易,常在市井以卜筮为业。大定七年(),重阳祖师从关西至宁海传播全真教,见郝祖资禀高古,聪颖不凡,有意感化其出家修仙,遂背对而坐。郝大通日:“请先生回头”。重阳祖师答曰:“君何不回头耶?”郝颇感惊异,因此收拾摊子,前往马丹阳南园,求教于王重阳。
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记载,时重阳付之词日:“言下领悟如走万里迷途,一呼知返盖其根本知觉,分上夙有章人三力放耳”。郝恍然大悟,忽忙下拜。但是当时郝祖还要侍奉母亲,因此没有当即入道。次年母亲逝世后,郝祖弃尽财物,前往昆嵛山烟霞洞礼拜重阳祖师出家为师,训名曰璘,号恬然子。
大定九年,丹阳马祖、处端谭祖、处玄刘祖、处机邱祖四人随王重阳祖师西行传道,留郝祖与处一王祖隐居于铁查山云光洞。大定十一年,闻重阳祖师登仙,马、谭、刘、邱已入关,遂西游访之,意与四人共结庐守孝,因处端以“随人脚跟转可乎”之言激之,遂离开终南山刘蒋村。
郝祖曾在歧山遇神人授以《易》之大义。大定十五年,乞食于沃州,顿悟重阳秘语,涣然开发,遂默然静坐于石桥下,终日不语,常与小儿辈嬉戏,饥渴不求,寒暑不变,人馈则食,不馈则否。河水泛滥而不动,亦不伤;亲戚看之而不答,亦不收赠,如此者六年,人呼不语先生。如是水火颠倒,阴阳和合,九转还丹之功乃成,遂忻然而起,杖屦北游于真定、邢、洛间,在滦城经神人受在《易》秘义后,开堂演道,远近常听者达数百人。于是,广招弟子,以度人利物为已任,四下闻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道教流派——华山派。
年的中国北方,渤海之滨宁海军(今烟台市牟平区)的郝家大院里,新降生了一位小公子,家人为他起名为郝升。小公子出生这天,正好是正月初三。郝升之上,还有一个兄长,名叫郝俊彦。
郝家富甲一方,是宁海军一带的首富,继承着先人富而好礼的传世家风,郝家人知书达礼,敏而好学。然而,郝俊彦和郝升的父亲却在他们年少时离世而去,小小年纪没有了父亲,两兄弟便在母亲的教育关怀下慢慢长大。
兄弟俩深知母亲养育深恩,对母亲都十分孝顺。让人欣慰的是,郝家两位公子都十分优秀,郝俊彦通过了一级又一级的科举考试,最终登第考取了进士;而郝升也不落兄后,他从小就善于思考,阅读过很多古代经籍,但只有《易经》这部经典能引起他对哲学的向往。
与兄长不同的是,郝升虽然喜欢学习,但他却对入仕为官丝毫不感兴趣。
郝俊彦登科后,便被朝廷授予了朝列大夫,他先是在京城中都(今北京)食俸,后来又调任为昌邑县令。因兄长常年在外为官,侍奉老母的大事便落在了郝升一个人的肩膀上。
-2-
郝升在家中一边陪伴母亲,一边深入古籍涵养学问,他不仅痴迷于儒学中的《易经》,对《道德经》、《南华经》、《冲虚经》等道家书籍也是爱不释手。长期阅读经典受到浸润与熏陶,郝升对生命自然的强烈思索也在与日俱增,奉养母亲之外的个人时间里,他偶尔也会去山水俱佳的幽静之地流连忘返。
郝升出身望族,高素质的教育经历让他深谙经史,尤其是钻研了《易经》和易学相关文献后,他逐渐开始了解阴阳之道、音律之美和历法之算,以往的学识也不断增长更新,越来越是个年轻的饱学之士了。
虽然如此,他对外却是光而不耀,自隐才能,那些不了解他的人,都还浅显地以为他靠着对《易经》的理解去占卜算卦。
年,宁海军的街头来了个陕西道士,他穿着破烂,一手拄着竹棍,一手提着铁罐,引来了一些人的围观。有人为了猎奇,便不断问他都会些什么“法术”,施展出来好让大家开开眼。
道士摆了摆手,淡淡地说“术法俱无”,还说每日饿了就乞食,饱饭再行路,仅此而已。人们便笑话他是“害风”,疯疯癫癫的什么都不会,然而,宁海军大户马从义却十分地欣赏这个陕西道士,马从义在自家南园修建了一间全真庵,时常与他谈玄论道。
这位道士,便是后世被道教全真派奉为祖师的王重阳真人。
-3-
这天,郝升为了与地方的士大夫们交流他的学易心得,便邀请来许多读书人在自己开的卦馆一起探讨。重阳真人听到了这个年轻人所主讲的一番义理,认为他确实不俗,有意上前与他对话。
于是,重阳真人凑到了讲学座位中来,然而他却面向着后方,背向而坐,将脊背对着正在讲《易》的郝升。郝升正在激情洋溢地谈论易理,突然发觉坐席中有个背对自己的人,他放慢了语速,面向着此人后背说道,“请先生回头!”
没想到,郝升话音落后,重阳真人不紧不慢地反问他,“君何为不回头耶?”
郝升惊呆了,他原本想让这个人转过身来仔细听讲,不想对方却反问自己为什么不回头。郝升心想,这位先生绝不是个寻常人。于是,郝升送走了士大夫们,礼请重阳虚心地向真人请教。
▲重阳真人背肆感发郝广宁
与重阳真人的一席交谈后,郝升猛然醒悟,原来他早年自认为学有所得的工夫,和重阳真人相比竟显得才疏学浅,学问不深,郝升随即礼拜重阳致谢。之后,郝升时不时地前去马家的全真庵向真人请益,他发现,与重阳真人同在全真庵的还有一个年轻道人,名叫丘处机。
与重阳真人来往月余,郝升渐渐发觉,重阳先生确实是一位能够引导自己走向更深更广之途的高士。虽已有了拜师的念头,但考虑到兄长不在家中,自己还需要妥善地顾照老母,便一直没有下定决心追随重阳真人。
这边,郝升一心一意地服侍在老母床前;那边,同乡的谭玉先生和马从义先生相继拜在了重阳真人门下,重阳为他们更名为谭处端、马钰。此外,重阳真人在新收了个叫王处一的弟子后,便与丘、谭、马、王四人一起前往了昆嵛山修行传道。
但郝升心如止水,除了奉母养亲无外他念。
-4-
年,郝母在儿子悉心的照料下安详离去,与兄长备办好母亲的丧事后,郝升终于了无牵挂,安顿完家事,他直截了当地告诉兄长自己志不在宦,要去昆嵛山礼重阳先生专务清虚。这一年,他28岁。
来到昆嵛山,重阳真人为郝升更名为郝璘,号恬然子,收下了这个自己所看上的徒弟。重阳真人将自己的衲衣脱下,剪断了两只袖子递送给郝璘,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勿患无袖,汝当自成!”
郝璘虽然对师父这句话的意思百思不得其解,但却心满意足地成为了重阳弟子,每日与同门诸真一起受师训教。
▲重阳真人传衣郝广宁
一年后,王处一辞别师父,去往海边的铁槎山隐居苦修,重阳四人也回到宁海军。
一天,郝璘带着瓦罐在街市上乞食,却不小心将讨饭用的瓦罐给撞碎了,重阳真人知道后,重新交给了郝璘一个新罐并对他说“扑碎真灰罐,却得害风观。直待悟残余,有个人人唤”。又说“欲要心不乱,般般都打断。子午卯酉时,须作骷髅观”。
不久后,郝璘深知自己修为尚浅,为了能让自己有所沉稳积淀,他告别师父,前去铁槎山与师兄王处一学习同修,谁知这一走,竟与师父是诀别。
年,重阳真人羽化于汴梁,马钰等弟子西入关中,为师父归葬故里而筹资。远在海滨的郝璘直到第二年才听闻到了这个惊天的消息,他抛下王处一星夜赶往陕西,在京兆府(今西安)乞化钱财为师父迁葬做准备。
年,重阳真人仙骸被弟子们迎回京兆,郝璘本想与马钰、谭处端等人同居终南山下的全真祖庵为师父守墓,然而,长真谭真人却悻悻地对郝璘说,“随人脚跟转,可乎?”
郝璘心头一颤,他细细回想起师父传衣之时所交待的训言,明白谭师兄这是有意以话激他。于是,在师父墓前叩首后,郝璘离开祖庵,西往岐山(在今陕西宝鸡)云游。
岐山位于关中平原的西端,这里是周文化的兴起之地,对推动《易经》研究作出巨大贡献的周文王就生长于此,这让郝璘不由得对此地心生向往。
在岐山,郝璘果真遇到了一位高人,受贤者指点迷津后,郝璘改名为郝大通,字太古,号广宁子。
-5-
改名易号后,自年起,郝大通来到河北一带苦志坚韧的磨心炼性。
年,郝大通又到了沃州石桥(在今石家庄市赵县,即赵州桥)下静居而坐,他闭口不言,心如槁木。有人送来食物,他便吃下;没有人赠食,他也豪不在乎。即使降雨过后桥下河水泛滥,他也无动于衷,俨然一尊塑像。
有时附近的小孩子好奇,看到这位先生盘坐桥下一动不动,也不发出一丝声响,便叫他“不语先生”。见郝大通不说话,有些顽皮的小孩子便在他的头顶上积石成塔互相玩耍,他们一边搭积石子,一边还让郝大通的头千万不要晃动,否则他们的石塔就搭不起来了。
外念不入,内想不出,异常艰难的修行让郝大通日臻圆成。而郝大通也渐渐懂得当年师父重阳真人的良苦用心了,为了不辜负师父“汝当自成”的期愿,整整六年间,他都屈身在赵州桥下独居默坐,拴牢心猿,稳固意马。
有人笑话他,戏弄他,甚至侮辱他,郝大通统统都不放在心上。
甲子更迭,寒来暑往。郝大通吃尽了苦头,也明灵了真性。与此同时,丹阳真人马钰也在陕西祖庵精进修行,他听人说起郝大通在沃州的经历,连连对师弟赞叹不绝。
于是,丹阳真人填了一首《浣溪沙》来思念郝大通,他说,“决裂修持是郝仙,孤云野鹤最倏然。我虽环堵望齐肩!日日炼心烹药鼎,时时运火补丹田。功成同上大罗天。
-6-
郝大通的兄长郝俊彦有一小女,嫁给了时任真定少尹的文士郭长倩。一年,郭长倩夫妇路过沃州,郭夫人得知自己多年未见的叔父就在石桥下,立即前去拜见家中长辈。
她怀着一份尊亲敬长的心意,带着崭新衣物来到了叔父面前,然而广宁郝真人却不动声色,面对眼前的亲侄女就如同素不相识的陌路人,也没有收下侄女所送来的礼物。
郭夫人想到,叔父早已除去凡心而生道情,因此她既为广宁真人高兴,又为自己不能尽孝而伤感,悲喜交加的她激动地流下眼泪,与夫君叹然而去。
既已了道,广宁真人便住庙化人,宣说道妙,渐渐地在燕赵大地上播撒下了全真道思想的种子。
凭借着自身的良好基础与几十年如一日的证道实修,广宁真人的易学道行炉火纯青,其哲学思维也不断地深邃莫测。年,广宁真人回到了胶东,多年不归,家乡已从宁海军更名为了宁海州。
这天,广宁真人在思考易理时突然闪现灵光,便唤弟子赶快取来纸笔,要趁热打铁记录下乍现的灵感。弟子刚刚煮好粥,希望等师父吃过饭后再去专心地研究,广宁真人忙说:“速持来!我方得意,何暇食粥?”有境界的学者,通常会专心致志地学习思考,入之愈深,则发愤忘食。脑海中既有奇思妙想,挥手便能妙笔生花。
年,广宁真人羽化于故里的先天观,世寿七十二。时在河北玉田县的玉阳真人王处一得到了广宁升霞的音信,冀地全真门人为宽慰玉阳真人,特地给他制作了一件道袍,玉阳真人直言,“一灵真性在,脱尽生死关”。事实确实如此,无论是广宁玉阳,还是全真诸师,祖师们皆已得到了璀璨的真灵,“死而不亡”了。
广宁真人穷尽毕生深研《易经》,继承着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万物之动有生有克,有利有害,有顺有逆,有好有恶,有是有非”,他也推崇《易经》上“方而类聚,物以群分”的观点,人以类聚,若追求的志向相同,自然能成为同道。
此外,广宁真人还强调要“专于一事”,希望全真弟子们在学修时能一心一意。对于半途而废的人,广宁真人也引用《道德经》中的经文感叹过,他说,“自然之道‘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者,盖情欲缘想害之之谓也。”只有去妄任真,超尘离法,混俗而不凡,独立而不改,抱一而不离,周行而不怠,才会渐成仙道,性命全真。
广宁真人著作颇丰,但因真伪交杂或遗憾失传,流传至今的仅存《太古集》一书,他的弟子们诸如普照真人范圆曦、栖云真人王志谨等高贤大德们,仍然在其后传扬全真之道,彰显师真懿德。明代后,随着全真道的兴衰起落,逐渐形成了以奉“全真七子”为宗的全真分支道派,其中一支便是追奉广宁真人为祖的全真华山派。
历史上,广宁真人也被称为太古真人。据《类编长安志》记载,元世祖忽必烈年间,太古门人潘道录还曾在今西安市和平门一带创建太古观,彰显太古遗德。元世祖赠号郝仙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之后元武帝又加赠他为“广宁通玄妙极太古真君”,至于其他“尊号”皆为好事之人杜撰。
注:本文所提及到的广宁真人年龄均按实际周岁计算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及书籍
《太古集》,(金)郝大通著
《重阳全真集》,(金)王重阳述
《渐悟集》,(金)马钰述
《云光集》,(金)王处一述
《广宁通玄太古真人郝宗师道行碑》,(元)徐琰撰
《七真年谱》,(元)李道谦撰
《金莲正宗记》,(元)秦志安撰
《金史》,(元)脱脱等撰
《类编长安志》,(元)骆天骧编
《有象列仙全传》,(明)王世贞辑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