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石家庄赵县古城赵州,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赵州曾有过十大景观,它最早出现在明朝正德十年(年)的《赵州志》上。分别是望汉云台、古桥仙迹、东寺晚钟、勒经石塔、平棘舒青、汶川环翠、西郊水利、南畦稻丰、北沼荷香、双庙龙泉。遗憾的是,由于年代悠久,自然条件变化,以及人为因素,许多古迹文物已湮没无存或遭受破坏,仅存三处。望汉云台:是东汉初期遗留下来的古迹。当时,赵县境内有一个宋子国,出了一位豪杰叫耿纯。西汉末年,王莽篡政,天下大乱。刘秀巡视河北时,处境十分困难。耿纯带领家族两千余人投奔刘秀,并烧毁家园,以示义无反顾。刘秀建立东汉王朝后,耿纯因功封候。相传耿纯筑高台以望光武,可见君臣之情深。一九三七年十月七日,日寇轰炸县城,古台被毁。“文革”时,彻底拆除。古桥仙迹:古桥即安济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年-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东寺钟声:赵州柏林禅寺,史称“古佛道场”,其前身称“观音院”,始建于东汉献帝建安年间。柏林寺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山门以内有摩尼、毗卢、大慈天王、金刚殿堂,及前后阁、十方禅院、将军庙、真际禅师塔等众多建筑。然而,民国以来寺院衰落,殿堂倾圯。日寇侵华期问,一度成为日寇焚尸场。解放后,仅见两处残破的大殿基础,千年古柏只存留二十三株。勒经石塔:此塔为陀罗尼经幢。北宋景佑五年()所建,全高十六米有余,其形似塔,故俗称石塔。幢身为八面体,向南为正面,有篆刻“奉为大地水陆苍生敬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十八个大字。塔身上下均刻有人物、花卉图案,主要是释迦牟尼“太子游四门”故事,刻工精细,实为古建筑与石雕艺术结合的杰作。平棘舒青:赵县古时曾名平棘,因平棘山得名。然而,赵县实无山。传说古时曾有战争,收方欲夺平棘城垣,久攻不克。外敌筑土为山以观城内,但见城内秩序井然,知此城不可下,于是撤回,此留下土山。上世纪三十年代,平棘山尚存,荆棘成丛,四周仍是绿茵草坪。春秋季节,小学生远足常流连于此处。解放后,周围已垦为农田,土山夷为平地。所谓赵州十景之一的“平棘山”已不可见。洨川环翠:洨川即洨河。洨河源于太行山东麓,皆山泉汇集成河,流经赵县城西南一带,滋养沿河一带良田。嘉禾离离,岸树毗荫。河水灌入护城河,城河两岸高柳成林,环绕全城,林外皆芦苇。洨水所至,尽是青翠,虽是北国,却如江南水乡。民国初年,洨河仅涓涓细流。西郊水利:旧时,州境内河道纵横,尤以城西、城南受益至多。洨水与清水河在城西南郊交汇处,水面广阔。明时,曾建水闸,蓄水排水,可灌溉,可泻洪防灾。建水碾水磨,可春杵、磨粉。造福一方。县城西门为“澄波门”,门外有澄波池。河水、池水与护城河相通,岸柳苍翠,波光粼粼。在高大的城门上方有“澄波门”大字。城门上有双重楼阁,飞檐高举,上悬两匾,一为“西郊水利”,一为“爽挹恒山”。而今,清水河无水,澄波池干涸,昔日风景,只在老一代人们的回忆中。南畦稻熟:赵州城南门,古称“临洨”,以其南临洨河故。洨水与临洨门外“圆河”、护城河相通,具灌溉之利。故城南广植水稻。春夏南郊稻田一片葱绿,金秋时节,稻丰谷香。种稻靠水,洨河缺水后,护城河及圆河均干涸,再无稻田。北沼荷香:赵州北门名“拱辰门”,门外有广阔的池塘与护城河连成一片,池塘种植莲藕、红菱,成为消夏休闲佳处。而今,美景皆因水涸而消失。双庙龙泉:在州城北门外西侧,距城一里之遥,于东宴头村南,背南而面北有两庙,一为白衣观音菩庙,一为普化天尊庙。在两庙之前有一井,井口为八角形,用彩色琉璃砖砌井口。井上修一亭,亭亦为八角形,彩色琉璃瓦盖顶。乡人称此处为“八角琉璃井”。因合称庙与井为“双庙龙泉”,而香火鼎盛。庙与亭都修造得富丽堂皇,雕梁画栋,飞檐斗拱,十分壮观,民国年间被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064.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