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吃的一种点心叫蜜三刀。那时,我家住在赵县古城南大街上,街北头有家杂货铺。杂货铺柜台上放着两坛散酒,一溜透明的玻璃罐,那玻璃罐很好看像趴着一溜胖娃娃,里面装的是散茶、白沙糖和诸如蜜三刀、炸红货、炸白货、京八件之类的点心。那种色泽金黄发亮,松软甜糯的蜜三刀,几十年后还能想起它的味道来。
话说这蜜三刀由于做工复杂,赵县市场上已经数十年不见了。前些日子,一家全国很有影响的大商场入驻赵县,我才重又吃到蜜三刀。蜜三刀一斤十几块钱,比过去价钱涨了几倍。与它摆在卖场一起卖的还有一种叫蜜果(蜜麻叶)的,也是小时候的美食,两种点心吃起来一个甜糯,一个酥脆,口感有别却相得益彰。
蜜三刀似乎全国各地都有,北京把它视为老北京小吃。而江苏徐州却认为徐州才是蜜三刀的发源地。说最早源于北宋时期在这里任知州苏东坡。到了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徐州,吃过当地蜜三刀后龙颜大悦,御笔手书“徐州一绝,钦定贡”。这不,蜜三刀又成为徐州的名小吃。
蜜三刀具有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我国传统点心里,蜜制小吃品种很多。比如我提到的蜜麻叶、蜜三刀、炸蜜果、炸红货等。其实,蜜不是蜂蜜而是我们常说的饴糖,是由大麦等粮食经发酵糖化而成,有补脾、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
蜜三刀究竟是如何做出来的?我的邻居王银现大叔,就是面点师。他会做京八件、蜜三刀、自来红等多种点心,手艺属于家传。中学毕业后,王银现曾跟父亲当学徒学习制作各种点心,那时,他的父亲就是赵县食品厂糕点车间的面点师。他父亲会做的多种样式的点心。每年过年都在家自制一些,这个传统一直传承到现在。
这个周末,我特意请这位农村的王大叔现场做了一次蜜三刀。王大叔事先准备了面粉、麦芽糖、白芝麻和砂糖。他说,做蜜三刀需要和两种面,一种是酥皮料,一种是皮料。做酥皮料用中筋面粉、花生油、麦芽糖、泡打粉和水和面;做皮料的则用中筋面粉、花生油、白芝麻和水,和好面再醒上20几分钟就可以做了。
王大叔将酥皮擀成薄薄的一层;又将皮料擀成和酥皮一样大小,酥皮上刷一层水,把皮料盖上去。接下来他用擀面杖擀成大约8公分的厚片,切掉不规则的地方,成为长方形。然后切麻将牌大小的方块儿。王大叔指着案板上的小方块说,“酥皮的一面泛白,要在酥皮上用小刀划三刀,不要划透。这就是三刀的来历”。这些小方块统统要倒入烧热的花生油里去炸,炸到两面金黄,然后用漏勺捞出沥干油。
做完这一切,他又取来一口锅,将水、白砂糖和白芝麻一起用小火熬开,起泡沫的时候关火。这时,把炸好的方块儿下到迅速下入蜜锅中过蜜,再捞起晾凉即可食用。成品蜜三刀具有浆亮不粘,味道香甜绵软,芝麻香味浓厚的特色。一见蜜三刀出锅了,旁边围观的我等人,都乱纷纷伸出手去,却被王大叔笑呵呵拦住:“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定等蜜三刀晾凉之后吃,这样口味才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250.html